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兵临城下 重庆服装业何去何从

      东部大服装品牌携资本而来 “撵货之都”阵脚大乱

      现在,许多本地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对研发新品,却仍像一个害羞的新娘,不肯轻易撩开她的面纱———其新品发布会大都只限于对经销商,而不对媒体公开。原因就在于,怕一旦发布出去,被别人仿冒翻版。

      随着中国东部沿海服装企业向西部转移,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将不可避免。伴随着资本并购而来的,必然还有强势品牌的大肆扩张———四川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主任苏永刚将这种扩张称之为“品牌蔓延”。

      “撵货之都”怕“翻版”

      事实上,在蓝本服饰牵手江苏虎豹集团之时,本地一些一线服装企业刚刚步入以自我创新提升品牌的阶段;不过,更多的二线企业仍以翻版和贴牌加工为主。

      说到“翻版”,曾担任过市服装协会会长的徐英选,忍不住旧话重提: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重庆服装一度在国内和国际上都非常有名。徐英选告诉记者,那时国家鼓励服装企业出口创汇,重庆服装生产也大多采用订单形式。所谓订单就是对方出款式,我们来仿造。仿造被朝天门一带的个体服装企业称其为“做撵货”。

      “其实翻版也是一门技术。国外出订单,如果你仿造得不好,人家也不会要。能又快又好地在第一时间完成任何款式的生产,重庆服装企业的这项技术也算是国内领先。但发展到今天,服装企业要想上规模上档次,仅靠翻版是不够的了。所以,现在的一线企业,大多数都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中心。”

      成立了技术中心,也研发出了新品,却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

      任红,服装时报重庆记者站站长,作为参加过许多企业新品发布会中不多的媒体人士之一,她对此有着深切的感受:“你才研发出来的新品,一旦通过媒体宣传出去,立刻就会有人翻版。于是,企业只好搞地下新品发布会,并只请经销商参加。而这样的发布会,显然很难达到快速推广品牌的效果。”

      千万产值的换算模式

      “然而,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名牌是靠翻版成功的。”

      为了证实自己的这一观点,现任麒龙服装工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的徐英选,列举出目前重庆知名的几大服装企业:“天派、树王、梦之诗、欧碧倩、纤牌等,无一不是由其新品作为品牌塑造的龙头。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按照行业规律,每1000平方米的生产面积,应产生1000万元的产值。但照目前麒龙工业园中多数企业的水平,其千平方米单位产值仅在300万元左右。”

      要摆脱企业小作坊式的加工模式,除了硬件的更新和市场的培育外,更重要的是品牌塑造,并靠自我创新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徐英选告诉记者,麒龙工业园目前已申报重庆的“创意产业园”,争取为园区企业在优惠政策和人才引进方面做一些工作。眼下,正在帮助企业淘汰以往的纸板设计方式,推广电脑CAD设计模式。

      “至少,要先把架子搭起来,然后再一步步向前迈进。”他说。

      设计师不愿留在本地

      创新意识也好,品牌效应也罢,都离不开人才。而设计人才的短缺,则是重庆服装业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徐英选介绍,目前重庆具备服装设计专业设置的高校有3家:“其中包括重师服装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但这些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到服装公司来。”

      1月16日,川美服装设计系主任苏永刚,向记者介绍了该校的招生情况和毕业生去向。

      “2008年,我们系再一次扩大了招生数量。从2005年的30人增加到90人。按照以往的惯例,我们每年从报考美院的6万人中筛选出60人,这60名学生毕业后,除部分留校攻读硕士或自主创业之外,其他人都毫不费力地输送到沿海、北京等地。其中发展得好的学生,一旦成为品牌设计师,平均年薪可达30万元。”

      据其介绍,从2005年开始,学院扩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服装业自主研发热潮的到来。在这一点上,外地企业似乎更早地意识到了。“一些企业除广招专业设计人员外,还直接找到院校,与服装设计系展开院企合作,谋求其品牌附加值的提高。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股浪潮涌动时,却无法听到来自本土服装企业的声音———美院服装设计系毕业生留在本地企业的就业率极低,而重庆3000余家服装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与院校开展技术研发合作。

      品牌输出成发展趋势

      作为学术界的专业人士,苏永刚看到的和想到的,与业内人士有很大区别。他直接将服装企业划分成两大阵营———品牌企业与加工企业。

      在他的眼里,这两类企业有着天壤之别:“几年前,我曾带实习生到福建、浙江和广东的服装企业考察。当时,有一家重庆企业在广州做服装加工,开始的时候,那家企业发展得很好,规模也逐渐上去了。但他们一直满足于做加工,没有品牌意识,没有自主创新概念。几年后,当我再去广州时,发现那家企业已经消失了。”

      “为什么一条顶级品牌的牛仔裤能够卖到上万元?”苏永刚像是在问又像是在答,尽管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品牌及设计理念才是一个企业生存壮大的关键。”

      他认为,就目前来看,重庆服装企业经营者与沿海经营者的意识,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据中国纺织行业协会统计,全国服装行业科研投入约占其投资总比例的0.3%,而这一数字在重庆更低。“在3000多家重庆服装企业中,除‘纤’牌、‘欧碧倩’、‘树王’等几个屈指可数的品牌外,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牌子有多少?”

[1] [2] 
  • 相关阅读
    1.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纺织业上半年业绩已凉凉,下半年还能“像样”点吗?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品牌们终于对「数字化」出重拳了?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