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士曼新拼图
1888年,加拿大商人George Eastman发明了第一个能安装在切割托架上的电动马达,并在这个马达上装配了能上、下往复运动的刀片。由此,第一台电动裁剪机正式宣告诞生。这一革命性发明,使得人们从繁重的手工裁剪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服装产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5年,伊士曼从全球最大的帆布制造商North Sails Group处获得相关技术,开始了自动裁床的研发与生产。这一举措,让伊士曼系列产品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至航空、航海、汽车、家具、帐篷等领域。伊士曼一举成为纺织领域供应设备种类最多的供应商之一。
2007年,杨嘉树作为探路者,被美国总部派驻宁波,对中国以及亚洲自动裁床市场进行全面的摸底工作。按照美国总部的设想,伊士曼将加快自动系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最新一代数控自动裁剪系统,整合物料处理系统以及工业用裁剪软件解决方案业已陆续与广大中国用户见面,“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和适应中国消费者,现在到了提速的恰当时机。”伊士曼缝制机械(宁波)有限公司自动系统部门区域经理杨嘉树对《中外缝制设备》说。
精于品质
1908年,伊士曼便开始了全球业务拓展的征程。到1921年,伊士曼就已在欧洲、南美和南非建立了销售代理机构。2004年,伊士曼在中国浙江宁波建立合资工厂。截止目前为止,伊士曼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成千上万名经销商。“伊士曼之所以能成为全球裁剪行业的引领者,是因为其对品质与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自1888年全球第一台伊士曼直刀机Blue Streak问世,到1995年引入数控裁剪技术以来,每一个裁剪刀具、裁剪系统无一不是出自优良工艺,专业加工。”杨嘉树说。
杨嘉树,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电专业。2006年10月,杨嘉树受邀加盟伊士曼公司,在美国总部接受两个月专业培训后,开始负责自动系统亚洲区域的相关工作。据其介绍,目前,在中国销售的伊士曼自动裁剪系统主要为EagleTM传带式高精度自动裁剪系统和M9000静台式高精度自动裁床。这两款自动裁剪系统是伊士曼公司的经典产品,目前在全球的销量超过500台。
EagleTM传带式高精度自动裁剪系统是一款高速、单层或低层物料CNC控制自动裁剪系统。它的最高速度可达152.4cm/s,独特的重载刀具设计几乎可满足所有工业面料的切割要求,能24小时/7天无速度、精度损失运行(精度±0.4mm),适合众多产业用纺织材料和复合材料的裁剪、打孔、标识等作业。如尼龙面料、乙烯基面料、帆布、膜材、皮革、玻璃纤维等,广泛运用于航空、航海、风能发电、汽车内饰、家具、军事、帐篷膜结构和充气产品等领域。多孔高硬度纤维聚氨酯传送带是EagleTM独有的专利设计,能保证切割表面平整。健壮的机头,完美的刀头设计以及重载焊接刚性结构,使其能适用不同物料切割的同时,还能保证裁剪的精度。此外,高效是EagleTM另一大特色,主要表现在:无铺料时间,提高生产力,降低劳动力;排版无长度限制,提升材料利用率;控制软件操作简便;不同物料厚度,无需调节刀头露出量等方面。
经典之作的另一款产品——伊士曼M9000静台式高精度自动裁剪系统,是一款高速、单层或低层物料裁剪系统。同样,它的最高裁剪速度能达152.4cm/s,精度可控制在±0.1mm之内,能非常高效、简便地裁割PVB、PVC、PE、P-TEX、帆布、膜材、橡胶、皮革、预浸料、碳纤维、玻璃纤维、网状物、蜂窝物、泡沫塑料、绒状物和地毯等工业用材料,广泛运用于航空、航海、汽车内饰、家具、军事、运动器材、充气产品、帐篷等体育用品等领域。M9000标准三刀头和一只铅笔配置,重载刀头可选配,同时配备刀具更换工具一套,标准多孔塑料台面,可选聚碳酸酯、聚氨酯、PVC台面。M9000开放式的真空系统能提供均衡吸力。高效切割,重复性好,是其两大特色。
杨嘉树仔细对比了国际上多个同类型品牌的机器,总结出伊士曼最大的特色为“健壮”。也因此,即使初始价格较高,仍有不少客户钟情于它(后期维护成本低);也因此,即使目前支持服务工作仅他一人,也能完全应付自如(故障率极低)。据其介绍,伊士曼自动裁床在中国的销售量已超过30台。
下一目标:服装
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过去十年,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67%,并于1995年起,连续12年保持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而目前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约只有1000台左右(价值12亿人民币左右)的自动裁床,普及率约仅为10%(按500人以上的工厂口径统计)。相较之欧美市场自动裁床35%的普及率,这一数据实属蜻蜓点水。业内有关专家保守估算,目前中国服装市场应有72亿自动裁床的市场潜力。因此,服装自动裁床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美国市场上,已有一些伊士曼生产的多层服装自动裁床在使用,很快便会进入中国市场,这是伊士曼接下来要做的重头工作。”杨嘉树说。
杨嘉树说,各地区频频亮起的“民工荒”红灯,是自动化设备发展的契机。以绍兴、为例,2007年绍兴县企业用工需求量超过3.5万人,而其中90%的需求量在纺织服装企业。在享有“中国女装基地”美誉的杭州,“民工荒”也成了服装业界的心头之患。由杭州市就业局提供的2006年四个季度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报告上显示,裁剪缝纫工一直都是需求前十位的工种。而这些地区,往往就自动化制衣设备销量最好的地区。杨嘉树认为,民工荒的出现是一个信号,它提醒长期以来通过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而获得快速发展的企业,对劳动力的掠夺性开发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企业只有改变要素投入,才有可能继续生存发展。
在产业用纺织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伊士曼,下一步目标将锁定服装用自动裁剪系统。“我们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提供最好的设备,最优的价格,一流的服务’的目标。”杨嘉树说。
自动化是产品的发展趋势,但自动化裁剪系统要成为主流仍需相当一段时间。伊士曼清醒地认识到,价格和维护成本是制约自动化裁剪系统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就目前伊士曼在中国销售的自动化裁剪系统而言,已拥有“维护成本远远低于同类型产品”的优势。关于价格优势,记者问其是否会通过产品国产化来实现。杨嘉树并没做明确回答:“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是,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是已经正在做和将来一直要坚持的事,无论是否会通过国产化来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最好的设备,最优的价格,一流的服务’的目标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