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招工人 带上缝纫机

           面对招工难,企业出新招
      
      沿海用工荒还未得到缓解,江西、四川等原有的劳务输出大省也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地企业的招工征途一路延伸直到大西北。

      这一回,石狮市休闲裤同业公会创造了一种招工新模式: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12月下旬,该公会与甘肃方面签订了合约,与当地部门合作,在甘肃省建立5个产业工人培训试点。

      今年至少输入

      5000名工人

      过几天,石狮市休闲裤同业公会会长林圣传、秘书长林永强将赶赴甘肃,考察当地农民工的培训情况。此前,该公会与甘肃宕昌县、礼县、古浪县的移民局,宕昌县以及甘肃陇南市农校、职校签订合约,在这五个地方分别建立产业工人培训基地。这种以基地培训带动劳工输出的做法,在全国都少有先例。

      林永强介绍,每个基地每个月大约培训100人,今年五个试点将至少带来5000名产业工人。目前,各培训基地的招收和培训工作正在陆续启动。最早一批工人将于今年春节后的招工高峰期到来。尽管面对本地巨大的用工缺口,这5000名工人仍然难以扭转局面,但这一新模式的发端,让一直苦苦思索招工难题的林永强“看到了希望”。

      去年春节以来,为争抢工人,石狮裤企中出现了“高额补贴”的异常现象。为遏止用工荒引发的混乱局面,石狮市休闲裤同业公会应运而生。为从根本上解决工人荒,去年11月,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牵头下,石狮市休闲裤同业公会前往“处女地”甘肃考察。

      据甘肃扶贫信息网显示,甘肃省2001年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据当时统计,该省100余万群众需要搬迁。

      林永强告诉记者,他们一行人11月首次到达甘肃时引起了极大关注,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他们的行踪。许多当地领导打电话发出邀请。他表示,如果今年的试点进行得顺利,今后还将扩大劳工输入的规模。

      从“河西走廊”

      到东南沿海有多远

      尽管这种模式引人遐想,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存在种种困难。从甘肃到福建泉州,当地农民工迁移的距离并不仅仅是遥远的路途。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甘肃与福建泉州两地在地方文化、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记者了解到,大部分的甘肃移民前往新疆、内蒙、西藏等地落户,此次到泉州沿海地区如此长途且大规模地输出,属前所未有。令人担心的是,从前也曾经有泉州本地企业尝试着到西北招工,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为保障这一轮的劳务输送能够顺利进行,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石狮市休闲裤同业公会为每个培训基地配备100台缝纫机,目前总共输出了500台机器。除了公会自行购买以外,有一半机器是由用工企业自愿捐献的。

      在一个月的当地基础培训中,公会将为愿意前来的工人提供每人260元的补贴。工人到厂后几个月的实训过程中,企业付给每人不少于800元的月薪,同时提供夫妻房、负责办理子女入托入学等手续。

      而甘肃政府除了给每位培训工另发补贴之外,还将为每一批劳工输出“随军”配备一位行政管理人员,充当“辅导员”的角色。每位“辅导员”将持续跟踪三到六个月时间,关注并协调工人的生活、工作问题,以保证工人流失率在20%以下。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