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货币政策如何从紧
存款准备金率会不会继续上调?在什么样情况下应当加息?人民币升值该不该“一步到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后,货币政策应如何运作?著名学者樊纲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当前货币政策总的方向可能仍应是从紧的,但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也可以有不同的力度。
次贷危机使美国及全球经济面临一定的衰退压力,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又发生了雨雪冰冻灾情。我们不应该对这些新的变化反应过度,产生不应有的恐慌。
①在操作层面上,货币政策在2007年已经趋紧
记者:今年,我国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什么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与此前实施10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比有何不同?2007年的货币紧缩力度已经很大,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不是在此基础上再加码?
樊纲: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保持货币增长速度符合经济增长的需要,并不明确地扩张或收缩总需求。而从紧的货币政策,则是适当收缩货币供给,从而使总需求的规模得以控制,当前,就是要防止在外汇储备大规模增长的背景下货币增长速度过快。
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货币政策,不是一定下来就三年、五年不变了的“长期政策”,而是必须根据总供求关系的变化来相机抉择、及时调整,但当时就要见效的短期政策。在操作层面上,由于出现了流动性增长过快、通货膨胀风险加大的实际情况,2007年的货币政策实际已经趋于从紧: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加上公开市场上数额很大的对冲操作,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这些货币政策都具有“从紧”的特征。在更高的决策层面上,从2007年年初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到年中提出的“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再到年末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则是决策者根据形势的变化而适当明确地调整了政策的方向。“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提法,是对当前货币政策具体操作趋向的一种肯定,也明确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调整的方向。
记者:那么,为什么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樊纲:近年来,经济运行中出现了相互关联的三个问题。其一,由于外贸顺差和储蓄的较快增长,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偏快,产生了流动性过剩的可能性。为了应对每年4000亿—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长带来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必须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其二,由于储蓄率过高,导致投资高位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偏快。为了防止由偏快转为过热,也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以货币购买力支撑的总需求的过快增长。
其三,从目前来看,去年的物价上涨主要还是属于一种外部输入的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但如果货币增长速度过快,由于货币形成有购买力的需求,就可能导致总需求膨胀,使价格上涨波及到其他领域。为了防止价格上涨演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也必须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不管引发通胀的具体和直接原因是什么,控制货币的增长速率,都会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