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机、转机到商机,人民币升值调查“广东行”
临近2008年春节,对于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一家鞋业公司负责人徐总来说却没有丝毫喜悦,“上个月生产了80万双鞋,成本支出了300万美元,而这个月只生产了50万双鞋,成本却支出了400万美元。”他无奈地告诉记者。他的鞋厂拥有超过4000名员工,生产的鞋子几乎全部销往美国。
“成本上升太快了”,徐总说,“已经亏损1000多万了。”他的工厂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隔几天还要自己发次电,而销往美国的鞋子的价格却不见上升,而且,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他收到的以美元计价的货款却相对在贬值。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累计升值约13%左右,尤其是进入2008年,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加速,仅今年一月份升值就高达1%。
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对部分出口型企业普遍带来较大冲击,在惠州的鞋业重镇、国家女鞋生产基地——吉隆镇,2007年由于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当年转让、关闭的制鞋厂约有300家(该镇所有制鞋厂只有400多家)。而有海外媒体报道则将这种现象归咎于人民币升值过快,惊称升值冲击使广东的“鞋都”面临消失危机。
人民币汇率升值到底对企业造成了多大程度的冲击?是否真有大片企业因此而倒闭或外迁?这些问题深为央行与相关决策部门所关注。
因为加快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已成共识,人民币升值被普遍视为中国解决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焦点难题的重要途径,2008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仍将继续推进,人民币升值幅度如何才适当又将成为各界热议的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中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进行了调查。2007年广东进出口总值占全国的29.2%,实现的贸易顺差更是占全国的39.8%,广东样本无疑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意义。
影响
“对我公司来讲,现在对成本和利润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人民币升值。”广东溢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棉制衬衣制造商之一,其大部分原料采购是在国内,而产品则大部分出口,也就是说该公司的支出绝大部分是人民币,而收入绝大部分是美元,在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该公司承受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初步估算,2007年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影响超过1000万美元。
对于2007年出口高达31.2亿美元的广东美的集团来说,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美的集团有关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美的集团出口销售,未考虑提价、成本挖潜、提前融资回款、金融衍生工具等减少损失措施的因素,仅按付款期内人民币平均升值幅度进行估算,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当天升值2%,美的集团当天损失达6600万元,全年损失约8000万元。2006年估算损失为1.3亿元人民币;2007年估算损失为3.8亿元人民币;2008年估算损失为4.8亿元人民币。
虽然受人民币升值因素的影响,但上述这两家企业的出口却依然强劲。2007年溢达公司销售额增长了20%,出口的比例仍维持在80%左右;美的集团2005、2006、2007年的出口分别为17.6亿美元、22.1亿美元、31.2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65%、25%、41%。同时这两家企业的利润总额也没有减少,溢达公司近两年的利润总额基本稳定,而美的集团的净利润更是每年都有大幅增长。
但对于规模小、经营粗放、发展水平低下、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差的部分出口企业来说,却无法消化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冲击,经营状况不如人意。
在惠州市鞋业重镇、国家女鞋生产基地——吉隆镇,注册为企业的鞋厂130家,占鞋厂总数不到30%,其余大部分为雇工40人以下的小厂或作坊;该镇鞋厂流水线仅250条,多数小厂生产销售主要依附经销商,只能接单生产,定价话语权低,企业资金实力薄弱,无自主开发产品能力、无自主品牌、无自主营销售网络;企业盈利完全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2007年,由于成本上升、利润下降,该镇鞋厂可接(有一定利润)订单较上年下降约40%,无法承担汇率升值的压力,当年转让、关闭的制鞋厂约有300家。
但从总体来看,人民币升值对广东的影响不大。来自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的数据显示,2007年广东省进出口总额6340.5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出口3692.5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对重点行业的样本企业跟踪调查显示,大部分行业出口销售收入未受明显影响,除鞋类行业、陶瓷行业出口销售收入小幅下降外,其他行业的出口销售收入均实现增长;调查期内,除纺织行业出现亏损外,其他行业均实现盈利,其中珠宝、鞋类、钢铁、IT电子行业出口利润增长较快,玩具、手机行业利润下降明显,其他行业利润基本持平盈利能力依然保持良好。
应对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再加上原材料、人力成本等不断增加等多方面不利因素,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利润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以东莞台达电子为例,在销售收入基本稳定的情况下,2006年实现利润4.8亿元,2007年则增加到6亿元。
“由于危机,才有转机,所以能发现商机。”东莞台达电子有关负责人解释其利润增加的原因。
与台达电子一样,广东许多企业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消化包括人民币升值在内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广东美的集团财务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美的集团通过多种方式规避人民币的升值损失: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与产业链一起进行成本挖潜,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对新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研发,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主流市场的占有率,并有效提升毛利率;加大贸易融资的操作,提前回收外汇资金,提前结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