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缝机与服装更贴心
编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服装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和挑战。缝制机械行业亦然。如何在二者紧密联系的发展中,找到共同的出路,实现两个行业共同的强国之梦,这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CISMA2007期间,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举办了首届“服装产业升级与设备整体解决方案”高峰论坛。编者特将论坛上部分专家学者的精彩言论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缝机行业的发展与服装产业休戚相关,发改委《2007年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06年和2007年,规模以上服装产业的产量增幅明显回落,这预示着产量竞争时代走向没落,“数量”和“价格”竞争模式逐渐远去。
中国要从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大国转化为强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新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当前,服装企业与缝制机械企业都存在行业浮躁的状况,整体寿命不高,女装品牌只有2.5年的平均寿命。长久的竞争、未来的竞争靠什么?我想,一个是科技创新,另一个就是品牌价值创新。只有两个创新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品牌可持续性发展。
产业升级呼唤合作
中国服装企业是在长期的配额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加入WTO后,面对各种贸易壁垒和打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带动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零售市场的创新。随着我国对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依存度的增加,各种风险增大,应对的唯一出路就是着力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提高技术含量,打造高性能、高产能、高文化的品牌新价值,加快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服企产业变革提升之即,缝企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艺先进、质量过硬的缝制机械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工荒问题,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随着服装产业发展的升级,一些原本需求较少的缝制机械吊装生产线、电脑缝制机械、电脑控制专业工艺设备、产品信息筹码分类设备、后整理设备、产品检验检测设备等都成为服装企业争相订购的产品。
要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科技创新率”和“品牌贡献率”,就要求服装与缝机这两个上下游行业必须建立密不可分的沟通。缝机企业仅局限于业内技术或市场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与服装加工的各个领域,如服装设计、面料生产等各个领域沟通。需要合作的范围也涉及到了研发、营销、服务、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只有这种多层面多形式的产业合作,才能使两个产业的价值同步并得到最大化提升。
国产缝机差距在哪里
也许有人会说,缝机行业只要跟着服装产业走就可以了,市场上什么卖得最好就生产什么,总能分一杯羹,如若这样企业就会走入发展的瓶颈中。
国内许多服装品牌企业在创业初期使用的全部是国产缝纫机;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缝制机械已基本都换成德、日、美系的;到今天,虽然有的服装企业也开始逐步使用国产设备,但是国外品牌设备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国产缝机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差距在哪里?
首先,近几年来,国内骨干缝机生产商纷纷展开技术升级,或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发基地,或收购技术优势企业,从而掌握关键技术,一系列所成果也开始出现,比如中捷、飞跃都有了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问世。虽然国产缝机技术进步非常快,但服装企业对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前,国产设备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也就没有优势可言,尤其是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特种机方面。另外,在技术创新、核心技术掌控方面存在的不足,如设备耐用性等,导致了国产缝机在国内高端市场的缺位。
其次,在服务的全面化与个性化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为服装企业缝前、缝中、缝后的服务上,国外缝制机械更到位,更有竞争力。另外,国内企业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服务也日趋同质化,如何满足服装企业个性化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重机公司的“ABC”服务原则:A即after,B即before,C即包括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现场诊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看看重机如何为客户服务的:他们会安排专人扛着摄像机把企业生产相关环节记录下来,来帮助企业分析如何通过设备有效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生产线。同时还开展生产管理讲座,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这一系列服务是国内企业目前未能做到的。缝机行业要按照客户的需求,并把市场的声音结合到自主研发中,开发出客户真正需求的产品,走出属于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
如何创新品牌价值
品牌的价值创新,就是冲出红海走向蓝海之路。缝机企业要高度重视品牌的价值创新,不断提高品牌的科技含量,提升品牌的附加值。
从国际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产业发展的过程都分为品牌生产、品牌制造、品牌经济三个阶段。当前服装和缝机业都处在第一阶段,很难称其为实质意义上的品牌。虽然我们也有个别品牌走向国际市场,也只能一个片断而已,绝对没有成为一部壮丽的史诗。
有的人认为自己已经是“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了,还不算大品牌吗?对此,我并不以为然。有句话讲了好多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我要再加一句话:“顶级的企业做文化”。
无论服装品牌还是缝机品牌,任何迅速发展的现代企业,都彰显着魅力十足的品牌文化。每一个国际大牌背后都依托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艰苦奋斗和强大的综合实力。我认为,国内企业都还处在打造核心价值、塑造自己特有的品牌文化、形成别具特色品牌风格的过程中。
2007年中国服装产业向纵深发展,这为我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格局变化奠定基础,由此引发出新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之风。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创新、品牌价值创新的作用将在本轮产业升级中迅速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