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地价暴涨 广东鞋类等企业深受打击
“究竟是中国经济的灾难,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阵痛。”
最近在中国,就一种经济现象,专家之间展开了火爆的争论。这种经济现象是指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南部珠江三角洲一带,正在发生大规模企业关门或是工厂迁移现象。
新华社5日报道说:“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正在发生过去从未见到过的经济上的混乱和大骚动。在最近2~3个月间,有超过1000家的制鞋企业倒闭,逾万家香港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更多数量的中小企业则纷纷计划迁移到其它地区。”
在题为《危机还是转机》的文章中称:“在被称为世界鞋都的东莞,有200~300家企业破产,在惠州、广州、鹤山、中山等广东省整个地区的5000~6000家制鞋企业中,有1000多家企业关门,达到20%。”广东省是占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的中国最大的经济地区。最近几年间,随着与香港、澳门捆成一个经济区域,正在威胁韩国经济规模。广东省经济从去年年末开始亮起红灯的原因大致有七种。即,人民币持续升值;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费上涨;人力难寻;下调出口退税税率;从今年1月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上调土地使用费。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表示:“2002年东莞的最低薪金为450元人民币,但现在实际工厂工人的平均薪金已经超过了1000元人民币。”
当地的经济界人士表示,鞋、服装、纺织、塑料、电子装配、金属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由此正在遭受巨大的打击。对于广东省企业的大规模淘汰和迁移现象,经济评论家朱健国指出:“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是有人死亡,现在是企业正在死亡。一个企业死亡,就会有数百至数千名职工失业。情况要比想象中更严重。”
而在珠海,经营一家企业总经理唐广武发表乐观的分析说:“这是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现代化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在中国,在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的今年初前后,不仅是广东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的外资企业也接连破产和撤离。至于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是剧毒还是良药,预计在今年8月北京奥运会以后方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