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进出口情况统计
(一)进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07年1~11月,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进口17.95亿美元,同比上升了13.57%。其中,梭织服装及附件进口9.26亿美元,同比上升了15.67%;针织服装及附件7.25亿美元,同比上升了9.81%;服装平均进口单价2.89美元/件,同比提高了28.44%,其中梭织服装平均进口单价为5 .2美元/件,同比提高了41.3%,针织服装平均进口单价为1.87美元/件,同比提高了19.87%。
我国内地从我国香港、美国、西班牙和韩国的服装进口锐减,进口数量同比分别下降19.47%、89.75%、75.2 7和19.43%。
(二)服装出口情况
据海关统计:2007年1~11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054.32亿美元和271.18亿件,同比分别上升22.19%和11.56%。其中,梭织服装及附件出口434.16亿美元和82 .27亿件,同比分别增长8.78%和6.11%;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560.98亿美元和188.91亿件,同比分别增长39.23%和14.11%。2007年1~11月,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贸易顺差1036.37亿美元,占我国贸易顺差的43.52%,比2006年底的52.6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
1.出口数量增速大幅回落,金额增速价格拉动受到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政策成本等刚性上涨因素影响,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增速明显放缓,服装、梭织服装、针织服装数量增幅分别较2006年同期回落了约10.5、7.62和12.28个百分点。宏观政策对行业出口的抑制和结构调整作用已经显现出来。
2.出口单价平稳上扬,产品结构继续调整
2007年1~11月服装平均出口单价3.3美元,同比上升了13.01%。其中棉制服装出口单价增幅最大,达18.57%。1~11月份针、梭织服装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稳定增长,出口单价继续平稳上扬,梭织服装平均出口单价小幅增长4.14%,针织服装出口单价增幅较大,达24.3%。
从出口过万件、出口数量增幅前十名的服装品种来看,出口单价较高、附加值较高的品种出口增长较快,内裤、浴衣等低价值产品出口增长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出口产品结构正在趋于优化。
3.广东省位居榜首,梯度转移缓缓推进
2007年1~11月,我国服装出口前五位的省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和山东省,该五省市出口金额占服装总出口的74.68%。广东省稳坐服装出口第一位,同比增长24. 96%,出口金额占全国服装总出口金额的29.39%,高于第二名浙江省13.13个百分点。
梭织服装出口前十名省市平均出口单价全线上扬,持续"增值型"成长势头。广东省针织服装出口金额增幅较大,同比增加49.48%,出口单价同比增长28.98%,占全国针织服装出口38.87%,远远超过其他省市。四川省、辽宁省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呈现负增长,其中四川省负增长幅度为5.75%,辽宁省负增长幅度为6.04%。湖北、安徽和江西几个内陆省份出口增长可观,外贸加工梯度转移慢慢铺开。
4.出口区域多元化程度深化
2007年1~11月,亚洲依然是我国服装最大的出口大洲,出口金额占我国服装总出口的40.17%。我国对非洲服装出口提升较快,对大洋洲澳大利亚等国出口增幅较高,对欧、美及欧、美周边国家出口有较快增长。
美国、日本分别为我国服装第一、二大出口国,对该两国出口金额分别占我国服装总出口的16.53%和14 .40%,但是我国1~11月对日本服装出口增幅仅为4.2%。同时对美出口金额同比增长达23.56%。我国香港地区依然位居第三。
2007年1~11月,我国对美、欧服装出口形势有所不同。对欧针织服装出口数量、金额和单价同比都出现了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对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两国出口大幅下降。对美服装出口单价小幅下降,出口数量、金额则大幅上涨。在欧盟25国中我国服装出口最大的国家依次是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
5.一般贸易仍为主流,加工贸易增长较快,边境小额贸易出现下降
2007年1~11月,我国服装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金额占全国服装总出口的72.41%,较2006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占总出口比重为21.28%。6.私营企业出口增长迅猛,外商独资企业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从出口企业类型来看,私营企业出口金额为461.8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6.13%,占总出口比重为4 3.81%,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增幅达20.51%,占出口比重达到17.94%,三资企业的外销比重为30.5%,比2006年同期略有下降。国有企业出口金额同比小幅增长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