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展首发印度一炮打响
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主办的“2008中国缝制设备展示会•印度”于1月10日至12日在印度班加罗尔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行。共有80余家优秀的中国缝制机械企业携各自的特色产品亮相印度,展出面积10000平方米,引起了印度服装行业、缝制机械经销商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好评如潮。开展的3天时间里,展会共接待了近3000名专业观众,展会达成意向交易金额预计1.5亿美元。“中国制造”缝制机械在印度的首次集体亮相一炮打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树“中国制造”形象,办展会立意深远
举办“2008中国缝制设备展示会•印度”是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带领企业集体开拓国际市场迈出的探索性一步。近年来,随着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必然的选择。但是,“中国制造”在国际上起步较晚,影响力弱,这是中国缝制机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不可逾越的障碍。企业想要单打独斗树立自己的品牌尚待时日,迫切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企业的需要是行业工作的方向,协会因此有了搭建通向海外市场平台的设想。打造一个树立行业整体形象的平台,是本次展会的基本定位。
根据行业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协会选择了印度作为第一个集体亮相的市场。中国缝制机械近年来对印度出口增长较快,印度的纺织服装业的迅速发展给中国的企业提供了良机。过去几年,印度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跃居中国缝制机械第二大出口国。2006年,中国对印的出口金额是2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出口总额的15%。并且,作为拥有约12亿人口的大国,印度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值得去进一步开拓。通过举办这次展会,希望“中国制造”缝制机械在印度乃至东南亚的上下游行业引起广泛关注,树立品牌,打响“中国制造”。根据对展会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大家都认为展会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目的,这是展会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新展会特点纷呈,推品牌措施多样
本次展会是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首次在境外主办的展会。作为第一次,展会呈现出了很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第一、这是行业首次单独组织中国企业集体亮相海外。协会曾数次组织企业出境参展,但都是作为国际展的一个部分,展示中国展团的实力和形象。而这一次,我们只组织中国的企业参展,并且在海外展出,这是第一次。第二,以打响“中国制造”作为“走出去”的第一步,所有参展的缝制机械品牌都必须是“中国制造”,以此来塑造“中国制造”的整体品牌形象。这点区别于以往协会举办的任何一届展会和印度当地的任何一个专业展。第三,打造中国缝制机械的精品展会,展出能够真正代表中国制造水平与实力的品牌。此次参展的企业不到100家,但是飞跃、标准、中捷、上工、杰克、宝石、通宇、方正、兴大豪、北方天鸟、威士、鲍麦克斯、盛名、零一、德鹰、五菱、飞虎等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悉数参展。参展的产品技术水平先进,种类丰富齐全,质量稳定,附加值高,经得起考验。第四,参展商要充分展现 “中国制造”的面貌。一方面,展品比较完整地呈现了缝前、缝纫、缝后各个阶段所使用的产品;另一方面,每一种产品的代表生产厂家都参加了这次展会。除了吸引有实力的整机企业参展,协会还专门组织了中国零部件精品团,除了展示整机的水平,还要让观众看到中国产品的整体配套实力。
为了办好这次展会,协会早做准备,周密部署,在各个方面提高工作要求。
宣传工作。展前的半年间,主办方在中国、印度及印度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上对展会进行了持续全面的报道。特别是在印度,通过专业杂志、报纸、流行服饰专业媒体、巡回演讲和路牌广告的方式进行了立体的宣传。展会之前,协会联手印度服装协会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引起了极大关注。展会现场,中国优秀品牌的整齐阵容令观众感到惊喜。印度有影响力的报纸如《镜报》、服装行业权威媒体《时尚》、《服装在线》对主办方领导进行了现场采访,气氛热烈。这让观众侧目倾听,令展商树立信心。因为是首次在海外办展,主办方在宣传方面的投入比例更大,渠道更多,信息更丰富,方式更多样。通过全方位的、立体的推广活动,展会是“未见其面,先闻其声”,在印度的下游客户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吸引客商前来一睹为快。
招商工作。通过与印度服装协会合作,本届展会的招商工作更加有效务实。印度服装协会利用其在行业的影响力及举办服装展会的资源,向客户发送展会资料,随着工作不断开展,陆续报道参展商情况及介绍新品,及时更新信息。这样,观众参观的针对性就很强。一些大型服装厂联合组织参观团,派出设备主管和技术负责人来了解中国缝制设备的发展现状。展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通过本次参观,很多客商表示,此次参观,给他们很大触动。中国制造已经走出了质低价廉的阶段,迈向了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性价比的生产阶段。而展商则表示,观众的质量很高,很专业,与他们的沟通有助于企业以后在印度开拓市场的战略调整。有的展商还当场拿到了大额订单。
招展工作。本次展会,主要邀请行业骨干企业参展,目的就是展出能代表“中国制造”实力与水平的产品。尽管是第一次办展,很多骨干企业纷纷报名参展,体现了行业的凝聚力,也体现了优秀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协会工作重心主要是放在提高服务方面。首次在海外办展,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工作人员与各位展商保持着频繁、顺畅的沟通,主动了解展商的工作进展情况,为展商解决问题出谋划策,联系印度服装协会提供帮助,以确保展商顺利参展。鉴于零部件企业情况特殊,协会专门为他们制定组团行程,为企业省去了繁琐的手续,又降低了成本。展商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都可以顺利解决,对于展会服务的满意度比较高。
展会树立了“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增进了两个行业交流和互相了解,这是最大的收获。
整合资源跨国界,积累经验促发展
通过举办这次展会,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在尝试整合国际资源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在办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谁拥有整合资源的能力,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也积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交流与互动,力争为企业提供接触客户的各种机会和平台。选择在印度举办展会正是这一工作思路的体现。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与印度服装行业存在的巨大的合作空间,是两个国家资源共享可能带来的巨大的发展推动力。为此,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与印度服装协会联合办展。印度服装协会在本行业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强大的号召力,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他们愿同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一同打造平台。这次合作,是让两个协会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打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平台。在与印度服装协会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与国际组织合作的经验,在对外交往方面更加开放。通过长期交流,我们学习到了印度服装协会的很多长处和宝贵经验。在共同的适应和磨合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和处事方式,调整和把握推进工作的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对一种文化的了解是最重要的,是达成合作的最重要的前提。
本次展会是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第一次在海外办展。因为是第一次,也有很多考虑得不周全的地方。第一,对于办展的困难考虑不足,准备的时间短,一共半年,难免仓促。第二,对于印度的文化了解得不够,在工作磨合的过程中要消化这些东西,有的时候不免会有些延误工作。第三,因为时间短,有的细节还抓得不够,有的地方又做了重复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沟通。所有的这些反面的经验,都将作为教材,让协会以后再做此类工作的时候可以做得更扎实、更圆满,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