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贸企业:从简单加工变身“多面手”
在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关务部张经理指着崭新的研发车间,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海关开展出口加工区拓展功能试点刚满一年,我们公司就建立了研发车间、试生产线和仓库,还购置了价值300多万美元的进口研发设备,公司研发小组也已从年初的20人发展到300人左右的团队。虽然初期投入大,但加工贸易价值链的延伸将帮助我们很快收回成本。现在,公司研发的产品已由最初单一的逆变器发展到现在四大类30多个型号的产品,其中有近10个型号的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和无线基站已投入量产,增加出口货值达到1.9亿美元。”专家指出,这正是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带来的新变化。
功能拓展
从上海海关了解到,出口加工区拓展功能试点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业务。根据规定,开展试点的区内仓储物流企业可将区内货物配送至境外或境内区外(含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保税监管场所)的相关联企业。二是开展出口加工区研发、检测、维修试点。区内企业可开展研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检测以及国产出口货物的售后维修业务。拓展功能试点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国内配套能力,延长加工贸易价值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张经理介绍:“公司开展研发业务后,一方面新品研发出来后可就近试生产,加快了产品的开发速度,方便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新品在研发阶段就可着手试用国内采购料件,方便投产后迅速提高国产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大大加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加工区政策和企业集聚优势充分体现。”
提升加工增值率
实施加工区拓展功能试点后,保税物流的增值效应、生产链延伸的带动效应,都能极大地提高区内产品的加工增值率。
实行试点后,加工区内仓储企业可通过区内单个分拨仓库向不同区域客户供货,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由于货物供应链被缩短,原本需要花10天左右在境外周转的货物,现在通过区内仓库只需1天就可送达生产厂商,大大缩短了货物供应链。仓储企业可将区内企业的加工制成品与区外供应商的料件经过组装后送达境内外客户,提高了物流效率和产业增值能力。
据介绍,区内上海挚臻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客户数由试点前的23家激增到目前的211家。2007年公司进出口业务量达9.6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近20倍。保税物流功能的拓展还满足了企业特色服务需求,2007年区内生产型物流实现进出口值9.73亿美元。
2007年松江出口加工区内企业的产业链延伸至研发、检测和维修环节,进出口检测和维修业务当年即分别达到18.4亿美元和6.9亿美元。检测维修的配套服务为试点企业带来了更多订单。
功能试点也带动了加工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据悉,美国尼西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已在松江出口加工区B区投资2500万美元,开展集成电路的加工与检测业务;台湾富士康在华东地区最大的物流分拨中心上海富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也将在今年上半年落户,为集团下属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海关创新服务模式
在拓展功能试点工作中,上海海关积极创新监管模式,有力推动试点顺利进行。首先完善了出口加工区“快速干线式通关”模式,2007年6月起在区内全面实行进出口接放一体化作业,有效缓解了功能拓展后的通关压力。海关还优化了货物进出口流程,创新信息化管理手段。在“特殊区域仓储物流联网监管系统”实现“以报代备”功能后,又开发完成“特殊区域维修、检测联网监管系统”,实现对相关货物的总量、类别控制和整体在线式管理。海关“特殊区域风险管理系统”也正在建立中,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将使加工区管理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