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珠三角制造业转移:新进企业比外迁的更优质

      去年多少台资企业外迁?又有多少企业倒闭?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媒体风传东莞台企大规模外迁,让东莞政府和商界着实头疼了一把。

      近日,东莞市台商协会秘书长赵维南表示,确实有一些东莞的大型台资企业曾组团去印度、越南和柬埔寨进行考察,也去了内地的一些城市,但台企并没有大规模离开东莞,终止合同与新进的台企数量基本保持平衡。东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也一再表示,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东莞引进了790家新企业,新增的外资22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外迁企业的几倍。而且现有外企去年又增资19亿美元,东莞新进企业比外迁企业更多更优质。

      据了解,商务部已经派出两个调研组来到东莞了解情况,随后将会有一些利好的消息出来。近日,在产业转型升级专题演讲会,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又与台企代表进一步交心,强调企业若有困难,政府将与台企共同应对。

      现状:每年有几百家企业关闭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有媒体报道东莞转移了500多家企业,其中大部分是鞋厂,对于这一点,蔡康无奈地说,“哪有这么多?东莞是制鞋之都,总共有1000多家鞋厂,真的转移一大半,那还不乱套了?”

      蔡康提供一份数据显示,目前从东莞转移出去的企业很少,有据可查转的只有40多家企业,有900家企业终止了合同,其中台企220多家,而绝大部分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终止合同,有诸多原因,包括合同正常到期,“三来一补”转“三资”企业,但也不乏实在经营不下去的企业。

      蔡康介绍,关掉的企业中,合同外资在300万美元以下的占了93%,100万美元以下的占到72%。“事实上,在东莞投资100万美元的企业都算小企业了。”鞋厂去年关了40多家,制鞋和鞋材企业加起来是153家,塑胶制品企业182家,纺织企业只有54家。

      在蔡康看来,关闭的企业数量占东莞企业总数的5%~6%,是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比重不大。而且大都是非常小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近年来每年都有几百家企业关闭,这其实是市场经济规律下的一种正常的流动。”

      澄清:台企并未大规模迁出东莞

      “说东莞的台企已经大量外迁,这是没理由的。”与蔡康持同样观点的东莞市台商协会秘书长赵维南说。“企业是工厂,说外迁就外迁?没那么简单,又不是皮包公司。要有时间建新的工厂、要搬设备、要解决在东莞遗留的问题,最早也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赵维南介绍,从台商协会掌握的情况看,今年1月到现在,东莞市32个镇区只有61家台企外迁或者停止生产。而2007年的情况也没有媒体说的那么严重。去年在东莞市结束营业(包括自动停产或者外迁)的台企也只有220多家,相对于5600多家台企来说,只是少数。
     
      根据东莞市外经贸局、台协等联合开展的调查,去年有700多家企业进入东莞,其中台企200多家,终止合同与新进的台企数量基本保持平衡。

      但赵维南也没否认,确实有一些大型台资企业曾组团去印度、越南和柬埔寨进行考察,也去了内地的一些城市。“企业会对这些国家和内地城市进行综合评估,东莞现在提出的‘双转型’,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内地城市,也许几年之后也会出现,这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

      “东莞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政策也很明朗,这些都是东莞的优势。”在赵维南看来,东莞市委市政府曾多次和台商沟通,协助台商的产业升级,同时还承诺将不必要的费用取消,降低台商成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也是台商愿意留在东莞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对于外迁的外企和正准备外迁的企业,东莞市也在与他们沟通。“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属于简单加工型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附加值很小,对成本非常敏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引导这些企业把加工生产制造的环节转移到西和北部,把接单、运营、设计的总部留在东莞。这样既可以维持运作,又可以解决成本问题。”蔡康说。

     

[1] [2] 
  • 相关阅读
    1. 协会调研宁波、东阳、吴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业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数据: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环比下降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