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鞋企外迁,哪些环节留下来?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广东鞋产品出口量骤跌近三成。随着外贸环境的恶化,以外向型为主的珠三角鞋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广州海关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广东鞋出口下降,主要受出口退税率调整、珠三角地区鞋类出口企业大幅减少、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国外反倾销贸易壁垒等四大因素叠加影响。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表示,国家采购商逐渐有一些低价订单从珠三角转移到越南、柬埔寨、印尼以及印度等亚洲国家,也开始有一些珠三角制鞋企业到这些国家设厂,但目前没有大规模外迁,亚洲这些国家制鞋业配套的完善至少还需要2~3年时间。

        尽管还未出现大规模外迁,但对于“受多重因素影响”、“利润越来越薄”的广东鞋企来说,外迁可能将是一条捷径。

        然而,该把哪些环节迁出去、哪些环节留下来呢?

        民族鞋业包括技术、设计、品牌、渠道等宝贵财富,当然不可能统统“搬家”。外迁的原动力,是应对“成本寒流”,但这不能以牺牲民族鞋企的财富为代价。

        因此,鞋企应该重新分解制鞋工序和产业链,将低附加值部分转移出去,对高附加值或高科技部分紧抓不放。从产品设计、鞋楦制造、模具开发、渠道分销等环节,现在都已成为中国不少制鞋企业技术投资的重点对象。

        随着劳动成本等竞争优势的逐渐丧失,仅仅做OEM是没有出路的。必须通过自身营销打造品牌,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获取其他成熟品牌的所有权和经销权,来逐步发展自主品牌。目前,沿海地区的制鞋业可以紧紧把握住产业研发设计、贸易、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等重要环节,而逐渐将生产部分转移到国外。

        而在“搬家”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团结问题。未来中国鞋业发展,离不开民族企业团结一致的力量。但目前,鞋业的低价竞销、恶性竞争还比较普遍,非常令人痛心。而一个企业的“搬家”问题,又往往会因为“分家”引起很多矛盾,内部都难以制衡,更不要说与外部竞争了。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