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家制鞋等韩企“半夜逃离”背后
“高博箱包有限公司”里冷冷清清,韩国老板已卷款走人半年。
青岛的韩国城里生活着很多韩国主妇。
港企、台企、韩企,中国经济领域风云一时的企业,是“半夜逃离”还是在“拐点”徘徊?
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问题上,是将成为“先驱”还是“先烈”?
本版从今日起刊发专题报道,从调查国内有代表性的产业转移地区入手,剖析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和挑战。
仅仅去年一年,就有87家韩国企业未经清算离开了山东,官方说法叫做“非正常撤资”,媒体命之为“半夜逃跑”。事实上,过去5年里,“半夜逃跑”一直在上演,2003年有21家,2004年有25家,2005年有30家,2006年有43家,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只不过,2007年一下子上升到87家,让相关人士吃了一惊,乃至韩国政府派出调查组来中国调查。
“半夜逃离”是怎样发生的?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实?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如何应对“半夜逃离”?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在韩资企业最为密集的山东青岛展开了调查。
3月15日,本报记者来到了位于青岛北部的城阳区采访,城阳是韩国企业最为集中的一个区域,青岛4000家韩资企业当中,有半数以上落户城阳区以及毗邻的李沧区。
村支书至今心有余悸
在城阳区国城路204号,记者找到了“高博箱包有限公司”的厂址,公司铭牌已经脱落殆尽,只有仔细辨认才能看出公司名字。这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韩国公司,高峰时雇用工人320余人,去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老板卷款走人。
“高博”此处的厂房是租用的,产权所有者是城阳区小北曲村。记者以租用厂房的名义联系到该村的党支部书记纪胜师后,纪书记首先问租用厂房做什么,如果还是箱包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话,给的租金再高也不会租。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