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鹰:步步为“赢”
编者语:2008年春节,江浙大地,暖阳照进冰冻多时的现实,渐渐消融积雪。这是否预示着尚未苏醒的中国缝制设备市场也将增添几分暖意?无从确定,只因2008年的不确定因素还在蔓延。然而,市场不是总有许多不确定么?能够确定的,一直都只有企业自身。“停止空谈,开始行动”,IBM如是说。建精品分厂,司法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力推新品牌……德鹰“行动”正在讲述。
建立精品分厂和司法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对顾志英和他所带领的德鹰公司而言,应该算作2007年末最值得庆祝的两件大事。一个是为精品旋梭国产化迈出实质性一步,一个是为进一步提高德鹰品牌知名度而奠定的有力基础。两件大事的重要意义,从顾志英在谈话间不时流露喜悦之情就可以明了。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对德鹰这个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目前最大和最具竞争力的“旋梭”生产商而言,需要的是更深入的准备和更强有力的行动,而这些准备和行动又是基于多年的酝酿和铺垫的。说德鹰公司步步为“赢”,不是说其发展的结果,而是看其发展的过程。为了“赢”,德鹰一直在有序地行动着。
“鑫五”出世
打开一本标志有“鑫五旋梭”字样的产品宣传册,细心的用户就会在“公司简介”里发现这个新生的品牌出自德鹰。“鑫五”的诞生地为浙江丽水遂昌大桥工业园区,名为遂昌鑫五机械有限公司的企业是一家由宁波德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于2003年出资兴建的下属企业。占地20 000m²,配备国内一流设备,年生产旋梭50万套,拥有相对优越的资源优势,再依靠德鹰积累的技术和知名度,遂昌鑫五机械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找准了市场定位,完善了产品结构。尽管“鑫五”品牌问世距今已经有四五年左右光景,但直到2007年,顾志英才将这一品牌全力推向市场。
在拥有知名旋梭品牌“德盛”之后,新推出“鑫五”是否会同室操戈?这样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企业在已有品牌的基础上开创新品牌,往往讲究错位发展。换言之,“鑫五”的市场定位层次和“德盛”是不相同的。正如顾志英所说:“‘鑫五’是为‘德盛’服务。”究竟是如何服务呢?这需要从顾志英多年以前对市场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判断说起。
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成本的提升与企业赢利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当下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地处宁波的德鹰体会深刻。2003年,当顾志英在遂昌投资兴建遂昌鑫五机械有限公司的时候,很多朋友还不解他为何选择一个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偏远”之地。时至今日,可能那些同样处于高成本区域的企业负责人会后悔成本转移启动得太迟。
人力方面来看,目前宁波德鹰公司有600名员工,遂昌鑫五公司有300名员工。相对于宁波地区1 500元/人·月的人均劳动力成本,无疑遂昌地区的人均成本是低廉的。遂昌的300名员工不但降低了德鹰的成本支出,而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在宁波,同行的企业众多且企业之间的对比大,给当地的人员提供了诸多可选余地。而遂昌一带,目前尚未完善的工业园区和数量相对少的企业,显然比宁波地区更能稳定员工的心。
遂昌鑫五机械有限公司的建立,一方面是为处于传统制造产业的德鹰公司的未来发展寻找到转移人力、土地等成本的合适区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开拓新的市场,增强德鹰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整机企业面临的原材料、人力等成本压力同样巨大。顾志英直言:“有些中小整机企业需要一些质量相对较好,但是价格比德鹰现有产品更低廉的旋梭,以降低零件的采购成本。”很显然,这是德鹰在成功打造出质量上乘的“德盛”旋梭之后,向中小整机生产商市场的及时跟进。遂昌鑫五机械有限公司是独立管理与经营,独立参与市场竞争,德鹰公司给予其最大限度的技术支持,以保证产品价廉质优,从而满足中小整机生产企业需要。
为“精品”而动
“2005年,保持‘德盛’的良好发展势头之时,德鹰就开始酝酿‘精品’。旋梭生产的潜力还很大,我们需要专注下去。德鹰有这个义务将精品旋梭国产化的重任挑起来,我们可以去做这件事。”从顾志英的言语之间不难获悉,打造“精品旋梭”不仅是德鹰公司的事,更是中国旋梭产业的大事。精品旋梭,有实力的企业都可以去挑战,德鹰比别人行动得更早、更快。
2007年11月8日,德鹰公司精品分厂正式成立。“平缝机类旋梭精品化”是精品分厂目前的生产方向。“德盛”的成功为精品旋梭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扎实的生产技术、经验丰富的人员、先进的加工设备……各生产要素悉数到位。精品分厂的加工工艺和设备、人员的组成和管理都是全新的。前期2 000万元的投资大多用于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从日本、德国进口的最新加工设备是坚实的硬件基础。软件方面,邀请日本广濑公司有关专家加盟,改进和创新生产工艺并按照区别于德盛现有旋梭的加工模式进行生产,创新管理机制等等都成为可靠的保证。
精品分厂有60多个员工,除了从国外引进的技术骨干,大多员工来自德鹰技术力量最强的一个车间。引进新的设备需要技术去消化,现有的员工也需要适应新的设备和新的生产模式。随着后期建设的深入,将增加技术人员,于是人才的培训又成为德鹰公司此后的工作要点之一。不同于以往的理论性培训,精品厂的员工需要经过更多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
一系列的举措实施之后,德鹰精品分厂与旧有车间之间的差别将很快被反映出来。新的加工方式获得成功,德鹰可以将旋梭的加工工序由现有的200多道改进为70多道。正如顾志英所言,“工序越多,意味着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越得不到保证”。精品分厂正式投产后,计划在2008年内达到50 000套/月精品平缝机旋梭的生产能力,与国内外知名整机企业配套。
德鹰,正为实现梦想而全力以赴。
“德盛”品牌再塑
2007年12月31日,“德盛”被司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继精品分厂建立之后的又一喜事。“好的产品也要有好的包装”,顾志英的这一通俗说法正说明了品牌再塑的重要意义。作为拳头品牌,“德盛”的辉煌需要继续保持下去。在仿冒产品铺天盖地的市场中,除了广濑、佐文等国外品牌,“德盛”也是被仿冒的热点。司法认定“中国驰名商标”的获得,在扩大“德盛”的影响力、增加品牌信赖度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德鹰”的知识产权。此前,“德盛”只是宁波名牌。在打假的过程中,德鹰发现在宁波之外的地区很难得到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驰名商标”可以扩大“德盛”商标的被保护范围。
结语
“德盛”、“鑫五”以及精品旋梭3个品牌的产品全面面世的时候,德鹰将形成“三位一体”的产品格局,以3个不同层次的产品增强整体竞争力,在更广范围内征战市场。“立体型”格局、“多方位”地面向市场,这是顾志英对德鹰未来的表述。
德鹰步步为“赢”,其发展主线紧紧围绕企业的整体发展。面对中国缝制设备市场的整体疲软,德鹰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效益好的时候要想到不好的时候。”顾志英带领的德鹰一直在观察与思索,正如德鹰行动的每一步都是有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