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析:韩国企业向哪里撤
只有一海之遥,但韩企的回归之路漫漫。离开中国的韩国企业,一大部分是竞争力下降所致,即使是回国也难以再发展起来
在产业兴盛衰退的“雁行”形态下,低成本制造业正循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中国—越南”的转移路线。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的中国,不是韩国老板的低成本生产基地。
韩国:“遥远”的家
当去年北京颁布新环境保护法规的时候,一位韩国商人有些愤愤不平地对韩国官员表示,“如果要添置环保设备的话,我宁愿留在自己家里。至少我会促进韩国经济增长、而不是中国经济。”
思归的韩国人不止一个。韩国海洋水产部去年10月31日称,从上月10日至本月12日对进入中国青岛、烟台、威海、上海的韩国制造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145家企业中有14家(9.6%)表示,有意转移工厂或在国内设立工厂。
虽然只有一海之遥,但韩企的回归之路漫漫。迄今为止,尚未有消息证明上述韩国企业已回到韩国并成功运营。韩国劳动力价格是中国的十倍,土地价格更是比中国高出不少。
有分析师对《环球财经》表示,离开中国的韩国企业。一大部分是竞争力下降所致,即使是回国也难以再发展起来。
看着韩国企业纷纷去中国开厂,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市一名官员曾对媒体说道:“它们到了中国,就再也回来了。”言外之意,釜山将发展高科技产业,而非低端制造业。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统计,釜山在华企业九成亏损。
朝 鲜:更近的家
2008年,朝 鲜人开始经常引用邓小平的一句名言,即“致富光荣”。
在开城公业园,就有2.3万余名这样“光荣”的人。园区里的朝 鲜工人,每个月获得远远高于普通朝 鲜人的57.5美元工资,其中包括7.5美元的社会保险费。朝 鲜工人的劳动时间为每周6天48小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加班费,部分朝 鲜工人 常常“忘记”了吃午饭和午休。
根据朝 鲜最高人民会议通过的法律,开城工业区是一个主权属于朝 鲜,由朝韩双方共同管理,实行不同经济政策的经济特区。现在有69家韩国企业在其中设厂运营,在2005年,这里只有15家韩国公司。开城工业园区总面积为65.7平方公里,远景规划容纳2000家企业。
韩国著名服装品牌信元集团两年前将中国工厂迁移至开城,其总裁朴成哲表示,开城工业开发区的人工费仅为中国工厂的三分之一,物流费仅达中国一半。
此外,入驻企业有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建厂5年内免缴所得税,第六到第八年只缴一半。对企业可能由于经营外因素(如战争、被朝 鲜管理方强制收容等)而造成的损失,提供相当于损失额50%的补偿。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