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产品提速:时间竞争的两种模式

         “时间—速度”竞争是企业战略性话题,但由于“创造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职能,所以,企业战略和企业营销策略其实是融为一体的。


      基于时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围绕速度的竞争,在“后工业化”的信息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无论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人员、资本、技术、知识、信息等要素的流动,还是组织的运行,以及个体的生活方式,都呈现出“加速度”的状态。以下两种模式是以营销为中心环节的战略视角的读解。


      技术“专利”竞争模式


      这种模式广泛存在于电子、软件、制药等领域。


      一、竞争要义


      1.知识或技术。企业将其作为核心竞争能力,集中资源并持续增加投入进行研究、开发。


      2.知识或技术的时间优势。企业研发的知识或技术成果在时间上领先于对手,即存在一个“时间差”。


      3.以“专利”为主要形式的知识保护机制。知识或技术领先的企业,通过订立知识或技术标准并实施专利保护,将知识或技术上的时间优势及“时间差”,固化为未来一段时间(专利保护期)内的知识或技术壁垒,从而为获取垄断性利润创造了可能。


      4.专利保护期内的市场开发。欲将一段时间内的知识或技术壁垒转化为真实的垄断利润,必须在此期间有效开发市场,激发需求,实现销售。也就是说,要将知识及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否则,专利保护的时间一过,模仿者、跟随者一哄而起,“搭便车”者便很可能占据大部分销售及盈利空间。


      二、模式意义


      垄断利润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专利期的长短,这是不可控的外部变量;二是企业知识或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以及市场营销的业绩,这是可以作为的。一旦专利过期,盈利能力自然下降。为避免垄断利润的丧失,企业就必须不断地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或开发全新产品,以持续维持专利保护状态。


      以医药行业为例,著名的跨国医药集团均投入巨大资源开发专利产品(有的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额10%以上,有的甚至占到20%。辉瑞每年的研发费用超过50亿美元),并通过专利保护在全球市场上赚取高额垄断利润,以此循环往复。在市场营销上,它们通过强劲的“学术推广”,开发、积累医生及医院关系,将产品及品牌在医生心目中的“心理份额”转化为现实的市场份额。


      “专利”竞争模式有巨大的战略优势,但也有内在的缺陷。当顾客需求比较稳定,被激发和驱动的弹性空间较小时,企业有可能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自我循环,背离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方向:要么以泡沫式的概念掩人耳目,并未为顾客增加实际利益;要么顾客效用有所增加,但需付出的代价过大(带有垄断性的专利产品价格通常较高)。


      强制顾客接受“创新”,是违反市场基本法则的,从而也是不可能持续的。有的医药制造企业推出的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在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等方面可能有所提升和改进,但高高在上的价格,使得顾客的投入产出比未必合理、合算。英特尔的芯片也有同样的问题:持续、快速的升级换代对相当多的用户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此外,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有的产品领域知识/技术创新的空间已经变得狭小,甚至逼近极限——好比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提升。因此,专利竞争——也就是知识/技术创新的时间竞争,会失去可行的条件和依托。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