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布鲁斯
美国《商业周刊》3月27日文章:中国工厂的布鲁斯(作者:Dexter Roberts)
极度低廉的劳力和较少的规章制度——这个时代已经远去了,随着制造厂商成本的攀升,出口价格也随之提高。
企业家许先生二十多年前在台湾起步他的灯具生意。同在台湾、香港、澳门的其他众多厂主一样,他随后将业务移至位于中国南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把他的山兴灯具厂设在一个有着稻田和养鸭场的静寂小村庄里,这就是东莞。从那以后,这个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拥有众多工业,包括电子,鞋具,玩具,家具和灯具。低工资少管制加上合算的汇率,使得东莞无可匹敌。许先生相信东莞未来必将成为世界的工坊,并投资了700万美元建设一个更大的工厂,今年初刚刚建成。
除了许先生,现在许多中国制造商正在进行重建工作。美国房产市场曾经对中国制造商品需求巨大,从卧室家具直到浴室装置,但现在美国房产市场大幅下跌。新颁发的中国劳动法在一月一日施行,这使原本就已紧缩的劳动力市场成本大幅提高。商品和能源物价飞涨,加上北京取消了出口优惠政策,制造商们一再受阻。还有人民币升值。所有这些使得上千制造商徘徊在破产边缘,也威胁着中国作为低价商品出口国的领先地位。结果,许先生的新工厂只有60%的利用率,他推测中国一半灯具工厂今年会被迫关门。“鞋厂,服装厂,玩具厂,家具厂,都在倒闭,”他说道。许先生并不是孤身作战,“我们花20年时间建设工业,从零起步,现在成为世界最大之一”菲利普•陈是策略运动的总裁,他的公司制造全世界一半的摩托车、自行车和滑雪板头盔,这些都来自他在珠江三角洲的17个工厂。“现在我们快完了。”陈总裁说,曾经他能够赚取8%的利润,现在呢?近乎为零。
我们很难知道工厂停业的综合数据,但是香港工业总会预测,珠江三角洲约有6万至7万的香港工厂,其中10%将会在今年停业。据亚洲鞋业协会透露,过去12个月里,东莞地区有150家与鞋业相关的工厂已经停业。更多的工厂将随需求低迷而停业,UBS(瑞银集团)分析师乔纳森•安德森预计今年中国总出口增长不会高于5%。
中国决策者至今对此关注甚少。大多数停业的出口工厂价值低,属劳动密集型,对环境污染严重并且使用能源效率很低。北京现在需要的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本地环保工业,从汽车到飞机,从生物科技到软件。这一侧重不仅有助于达到国内消费增长的重要目标,还有助于减少由不断膨胀的贸易盈余带来的国际矛盾。“我们并不是抛弃这些出口商”广东省长黄华华3月8日发言,“内销对国家,对集体,对人民都是有好处的。”
不过,制造业企业外迁形势和影响超出政府官员的预想,目前为止,多数停业工厂都在广东,但其影响并不局限于此区域。今年过年期间,在距离珠江三角洲1200千米远的山东省东部,一百余家韩国工厂相继停业,上千名工人被迫失业,工资拖欠。
失去吸引力
同时,大型跨国公司也正在重新考虑。有报道表明,驻上海的美国商会发现,在中国,超过半数的国外制造业企业认为,相对于越南和印度等国家大陆已经丧失其竞争优势,被调查的公司中有五分之一考虑移出中国,“事实是这样的,全球化在这里千真万确,中国不再一如从前,”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副总裁罗纳德•何德高先生说道。
人民币的升值可能是各公司迁移的最大因素,但其他政府政策也促成了这一现象。去年,北京决定减免2千多项产品的出口退税,影响巨大。广东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说:“终止出口退税使得许多制造业商品的工厂成本提高了14%至17%。”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