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鞋厂倒闭 是政策导向还是自身积弊
PUWORLD(2008/04/07 )——2007年12月10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珠三角上千企业倒闭调查:成本上升致企业外迁”; 2008年1月2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新年的元月,入冬的珠三角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移之痛:上千家鞋厂倒闭,万余港企面临关闭潮,更多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计划迁离这里;2008年3月初,《华尔街日报》一则报道说“珠三角有上万家外资企业倒闭或外迁”。从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珠三角的制造业始终处于风口浪尖,经历着变革的阵痛。其中,表现最为集中的就是鞋企的大规模转移。
据亚洲鞋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截至上月,广州已有上千家鞋企倒闭或转移,面对曾经作为经济范本的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如今的解体,是政府引导所致还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显然答案并不那么简单。
从表象来看,国家出口退税的调整、原料成本上升、用工成本的大幅提高等等外在因素,共同导致了鞋企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承担得起的转移生产,无法负重的关门大吉。国家对于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政策犹如一个导火索,引爆的是整个产业格局的大换血。诚然,外部的客观原因,是否长期产业的不科学扩张的积弊是导致此次产业“海啸”的基础?
瑞士银行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今年可能是中国制造厂商盈利能力终遭重创的开端。这样的评论是否危言耸听?珠三角的中小鞋企的破产是否还有难言之隐?转移企业是否能够解决产业升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