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破7:“中国制造”海外大规模提价
“中国制造”海外大规模提价
昨日,中国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樊敏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为了应对汇率问题,预计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综合出口价格提升幅度大约在7.18%。以“价廉物美”著称的“中国制造”今后可要“物有所值”。
一家年初获纺织品输欧资格的北京服装贸易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维持生存,公司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国内另一家纺织品企业表示:“国外客户理解我国近年来的政策调整,但只能接受小幅提价,我们提价是以不少客户转向其他国家采购为代价的。”
由于纺织出口市场竞争激烈,中低档产品市场过度饱和,贸然提价,搞不好得不到利润,还会丢了市场。另一方面,出口退税、劳动法等政策调整,人民币加速升值,原材料成本飞涨等综合因素已使纺织行业生产成本普遍涨10%以上,不提价无法生存。
“在纺织出口价格上涨赶上汇率升值速度时,汇率升值将蚕食出口厂商本就微薄的利润。”樊敏告诉记者,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有可能达到10%以上,仅升值一项就将挤压掉纺织服装行业3%左右的利润。
而这种局面在机电设备、玩具企业以及其他国内传统出口行业同样存在。
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压力增大
与去年全线飘红的喜人景象相比,汽车贸易正在受到汇率影响的冲击,进口车的价格越来越便宜,而国内汽车出口的利润则越摊越薄。
人民币升值的问题,让国内的汽车企业已经感受到出口贸易的压力。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累计近10%。这相当于国内汽车对外出口成本增加了10%。一位自主车企的负责人表示,由于自主品牌汽车生产是在国内进行的,一方面国内物价大幅上扬,另一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的造车成本在不断增加,这对利润率越来越薄的汽车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相对于进口车,受汇率的影响,价格则下滑得很快。据汽车分析师贾新光介绍,从今年年初以来,进口车的价格出现了整体下滑,甚至出现了个别进口车型的价格与国产车价格相差无几的现象,这种进口车冲击国产车的危机已经开始蔓延。与此同时,受汇率的影响,进口汽车零部件的价格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一些国产化率低的汽车合资企业的利润反而增长。
对此,贾新光认为,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国内汽车企业应加大海外市场的本土化生产,即便汇率如何变化,也不会影响到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国家还应加大管理合资品牌国产化率低的问题,为国内的自主品牌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贾新光说。
宏观经济 加速“出口”向“内需”转变
“从去年开始,中国经济由外向型逐渐向内需型转变。而人民币升值无形中会加速这场转变。”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际上,在中国经济由外向内的转型进程中,人民币升值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据悉,从2007年开始,国家不断从宏观方面出台环保、利用外资、调整进口结构等多项政策促进我国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而新劳动合同、两税合并、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以及对相关产业降低出口退税等政策都使外向型企业逐渐将目光锁定国内市场。
“随着以出口为主的工业企业利润微薄,他们肯定会调整企业的战略部署。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影响迫使企业加速调整节奏。”曹建海说。“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需求旺盛的巨大市场,企业进行国内贸易时,容易避免汇率波动的影响。同时,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也要控制中国对外出口的步伐。”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