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旗袍,谁还因你而婀娜

      他眼睁睁地看着秦代的纺织残片被风吹走

      高春明致力于研究中国服饰已经有35年了,他一开始研究历代服饰,并直接参与过好几次重大的考古发现。有时即使没在现场,但发掘中发现纺织品的遗存,还是要请他过去鉴定。他参与过的重大鉴定包括长沙马王堆汉墓、江西星子宋元墓葬群等。此外他的研究还包括对有关档案的梳理分析,做了十几万张卡片。在二者的基础上,他撰写了20多本专著,最有影响的当数《中国历代服饰》,不仅出版了港台版,还有6种文字的译本,连外交部也买了一批送往驻外使领馆,供外国友人欣赏阅读。还有一本专著名气更响,那就是《锦绣文章》,这是他依据新中国考古发现成果,引入1200张图片,从文化的层面对中国历代服饰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梳理工程。这部煌煌巨作不仅获得包括政府图书奖在内的好几个奖项,在国家领导人访美时带去的一批礼物中,无疑也是最能吸引老外眼球的。

      最近他正在着手做一套《中国服饰全集》,共有12本。“目前世界上研究服饰是一个学术热点。”高春明对记者说,“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纺织品保存困难,实物很少,完整的更加罕见。有一次我参加新疆一个考古发掘,从秦代的墓葬中挖出一些纺织品,但刚出土,被风一吹,就灰飞烟灭了,非常可惜啊!所以,研究服饰这个工作有点抢救文明的味道。”

      我们有国服吗?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服饰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历史,而且从某种角度说,服饰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强调民族服装来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基因,所以就有所谓的“国服”。在我们中国,这些年来关于国服的争论也一直不断,迟迟未能定论。但在几年前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上,我们让唐装大大风光了一回。在代表国家的礼仪性场合,旗袍的风头也一时无二。

      高春明与同事还走出研究所收集服饰实物,30多年来,他们收集的实物包括服装、刺绣、饰品、鞋子等。“当然,我们与一般古董商人的选择标准不一样,他们往往着眼于器物的经济价值和升值空间,我们主要看器物能否代表一个时代风貌,有无断代意义。”有一次,他闻讯赶到青海,去征集一块出土的五代服装残片,但跑到那里一看差点昏倒,那个商贩为防止残片散失,竟然将它们粘在封箱带上。殊不知这样一来就无法揭裱了,珍贵的文物就这样毁于无知和贪婪。

      高春明在民间收藏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许多古董商人经常请他去掌眼,他也将此作为征集的好机会。有时跑到外地,刚住下,古董商人就会聚到宾馆周围,拿东西请他鉴定。只要他鉴定过的服饰,转眼就在原价位上加一个零出售,并注明“此物经高春明老师鉴定”。这样一来,他的征集成本和难度反而大大增加了。

      “所以我是与古董商人赛跑啊。还有一个情况是,国外的收藏家也越来越看重中国的服饰,流失海外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出的价钱对古董商人而言更有吸引力嘛。”高春明说。不过即使如此,他与同事的成绩还是可喜的。现在上海艺术研究所里收藏的历代服饰有300多种,旗袍有100多件。
     
      下面是记者与他的对话。

      旗袍借鉴了汉服?

      记者:一百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将“驱除鞑虏”作为唤起民众的口号,并付诸行动。清王朝倒台后,摆脱封建帝制桎梏的中国人却选择旗袍作为国服,这个问题所反映的国民心态你研究过吗?

      高春明: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我简单地说啊,旗袍最早确实是居住在关外的满族服装。它主要表现为上下连属,圆领,前后襟宽大,衣衩较长,袖子紧窄。而且男女都可穿着——只是妇女穿的“旗袍”在领子、前襟和袖口的地方都有绣花装饰。1644年,满族统治者入主北京后,因满族人素有“旗人”之称,所以他们所穿的袍服就被称为“旗袍”。

      按照清代法规,当时汉族女子可以不穿着旗装。但服饰习俗的变迁往往随着社会风尚的改变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在满族统治的近300年中,满、汉妇女的着装在彼此的对视与互仿中悄然融合,在款式与风格上有了诸多相似之处。

[1] [2] [3] 
  • 相关阅读
    1.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纺织业上半年业绩已凉凉,下半年还能“像样”点吗?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