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出口遭遇“冰点” 遇30年来最困难一年
30年来最困难的一年
人民币升值 次贷危机 贸易壁垒 劳动力成本上升
欧美采购商难得一见
多个参展商明确表示将考虑改美元结算为欧元结算
昨日是广交会开幕第一天,本届展会无论是参展商还是展位数都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但流花展馆的纺织服装展区人气并不旺,甚至有参展商告诉记者“一天都没看到一个美国人”。在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遇到了巨大的难题,一位服装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30年来纺织服装业最困难的一年。”
纺织业利润只有5%
美国客商不敢下单
广东省丝丽国际集团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每年都占据广交会服装展区的显著位置。该公司总经理叶双朋昨天告诉记者:“人气不行,客商比以前少多了。”他表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美国次贷危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组合拳”令传统的纺织企业难以招架,“纺织业的利润只有5%左右,现在压力很大。”
叶双朋同时表示,对企业出口打击最大的还是美国次贷危机,他说:“我们主要做美国和欧盟市场,今年以来美国方面的订单下降不只一两成,美国客商都不敢下单。”而欧盟方面,尽管从今年开始取消了配额,采取双边监控制度,但许可证管理制度有时间限制,“我们几次被取消了许可,双边监控下企业操作起来更难”。
进出口许可证期限短
原材料检测费太昂贵
从今年1月1日开始,中欧双方对T恤衫、套头衫、裤子等8个类别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双边监控,取消配额限制。但出口时需要进行许可证制度管理,也就是说我国对8个类别产品签发出口许可证,欧盟凭我国的电子数据给进口商颁发进口许可证。不少企业都反映许可证发放比较慢,而且期限短,很多时候来不及出货就过期了。
此外,欧盟市场的技术壁垒、环保壁垒同样具有杀伤力。例如,欧盟新的化学品管理法——REACH法规,将产品安全信息举证责任完全转移到生产企业身上,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物质的检测费用约需57万欧元,大大增加了纺织企业负担。
在威海纺织集团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的摊位上,总经理陶强向记者介绍,广交会第一天,他接待了不少来自东南亚、南美和中东的外商,而欧美客商则“少见”,甚至“一天都没看到一个美国人”。
对于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困境,叶双朋表示:“现在我们只有把上下游都拿来自己做,自己买纱、自己织、自己染,把中间利润挤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