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广交会:人民币“破7” 服装玩具鞋企出口遇冷

      昨日(17日),广交会进入开展第三日。按往届经验看,正是采购客商高峰期显现的开始。然而记者昨日走访流花路展馆发现,以往广交会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情景并未重现,有的参展商甚至闲来无聊在手提电脑前玩起了游戏。一位参展商叹气说,“惨淡!客商比往届开展第一天还少。”


      纺织服装企业面临“三率两价”压力


      由于今年前两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仅增长5.7%,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广东更首现负增长,业内一度弥漫着浓厚的“悲观情绪”。当大家还来不及为三月出口的飙升五成而欣喜,4月初人民币升值就一头栽进了“6”时代,再次令纺织服装外贸企业陷入忧虑。


      李克国说,现在服装纺织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三率两价”:汇率、利率、出口退税率,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


      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企业普遍通过签订短期合同、锁定远期汇率的办法来解决。也有企业采取了缩短合同履行期的办法。


      以欧元或者其他货币代替美元结算,也是呼声较高的解决办法之一。但汕头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谢经理认为,欧元一样有风险。


      相比之下,提价也许是最直截了当的办法。李克国“悄悄”告诉记者,本届广交会上他们的产品报价提高了15%,通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一般以提价7%左右成交,而代价就是,成交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成。


      但记者注意到,很多企业提价谨慎,幅度在3%到5%之间居多。


      高志彦说,“对于提价,老客户比较好接受,我们现在的策略就是先稳住老客户,尽量避免客户流失。但要让客户认识到中国制造提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需要一段时间。”


      杭州的吴女士也说,现在宁可少接单,也不愿意亏本做。“采购商在挑生产商,其实我们也在挑优质客商。”


      广东鞋企遭遇“反倾销”困局


      本届广交会上,同为广东传统出口商品的鞋类同样遭遇“寒流”。东莞一家皮鞋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与采购商谈判时尽量争取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如果采购商坚持用美元结算,9月份交货的要涨价7%左右,年底交货的要涨价10%左右。


      提价面临两难僵局

      与直接涨价不同,签订保值协议也是不少制鞋企业比较青睐的做法。由于与采购商签的都是长期货物合同,交货时间基本上都在秋季以后,因此,在谈判时她们尽量争取采购商的谅解,在合同中约定保值条款,按照当前的汇率进行远期结算,从而锁定风险。


      受人民币升值等诸种因素的影响,靠提高产品价格来缓解经营压力已经成为许多制鞋企业迫不得已的选择。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中小制鞋企业的议价能力依然薄弱,他们面临这样的僵局:不提价,则企业利润将进一步萎缩甚至亏损;若提价,将面临失去客户的风险。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