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不利因素众多 威海服装加工企业举步维艰

      2008年,对服装加工业来说,是一个大考之年。

      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提高20%以上;出口退税调整,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又使许多企业触及生存底线,甚至走上亏损边缘……

      众多不利因素,将我市服装加工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部分企业举步维艰

      4月7日,是威海某服装公司为外商加工的一批订单的最后交货时间。

      6日晚上,怀有九个月身孕的公司经理刘女士,在车间与工人一道加班到凌晨,直到产品全部加工完毕,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7日上午,当工人开始上班时,刘女士又准时出现在公司中。

      “下个月,妻子就要生小孩了。如果企业效益不错,谁舍得让她遭这个罪?”7日上午,看着刘女士不停地用手机联系业务,丈夫赵先生心痛地说,他懂业务就好了,可以为妻子减轻点工作压力。

      2006年10月,赵先生出资40多万元,为妻子刘女士开了这个服装公司。

      “开业不到两年,我们赔了30多万元。春节过后,又赔了七八万元。”赵先生说,“从开业时就遇到市场不景气。”

      “由于公司没有自营进出口权,只能从外贸公司接订单。”赵先生说,客户放单时价格不仅低,而且是一口价。如果同意,订单就放给你,不同意,客户马上走人找其他合作伙伴。

      4月初,这家公司接了一个日本订单,客户给出的加工费每件为6元,共计1.2万件,要求在1个月交货,在明知不赚钱的情况下,赵先生还是接下这个订单。

      “现在是僧多粥少,你不接,别人就接。”赵先生说,他接下这个订单至少要赔3万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70名工人按照人均1500元工资计算,每月要支付工资10.5万元。在确保不出质量问题的前提下,这个订单获利7.2万元,要赔上3.2万元,还不包括工人的吃住等费用。

      “目前企业的状况是活不下去,死又死不起。”赵先生说,公司已经倒贴了30多万元,假如退出市场,近40万元的设备,连10万元都卖不出来。之所以苦苦支撑,还是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市场有一天能好起来。

      “还有一个原因是为稳定职工队伍,一旦市场好转,不至于招不到工人。”不过,赵先生的心理承受期也只能到年底。他说,届时如果市场仍不见好转,只能退出了。
     

[1] [2] [3] 
  • 相关阅读
    1.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纺织业上半年业绩已凉凉,下半年还能“像样”点吗?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