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体育制造业需要产业转型?

      去年的这个时节,一位来华访问的英国体育商业代表曾向记者抱怨,她曾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在伦敦购物,想买点儿“英国制造”送给中国的商业伙伴,可是她所看中的体育商品,却大多印着“中国制造”。

      不过,到2009年英国代表或许不会再有这样的抱怨。因为未来的“中国制造”出口量,也许将在2008年遭遇一个“拐点”。拥有全球20%外单代工业务的中国体育制造业,目前的大环境更是如此——在人民币加速升值、制造成本上升以及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走软的影响下,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在被重新审视。

      国家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累计贸易顺差414.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6%,净减少50.2亿美元。出口增幅的持续放缓导致了这一现象,第一季度的贸易表现可能预示着中国全年贸易顺差增速都将在低位运行。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近日对今年中国的贸易形势进行了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增速将由10%下调到7.3%,进口增速由10%上调至10.9%,出口将进一步放缓。不过,这样的贸易形势却可以鼓励企业进入那些附加值更高的领域,尤其是中国体育制造业,可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产业转型。

      “中国制造”最好不要与低价脱钩

      英国在近代的工业革命时期是“世界工厂”,而中国则是当代的“世界工厂”。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和经济学教授兰德斯在其名著《国富国穷》中曾引用过一个数据,说明为什么英国的制造业后来被日本所超越:1950年至1987年,英国制造业劳动生产力的平均年增长率是2.8%,而日本是8.0%,“长期来看,这种差距将意味着什么呢?2.8%的年增长率意味着,100年后该国的劳动生产力将会增加16倍,而8.0%的增长率则意味着,一个世纪后该国的劳动生产力将增长2200倍”。

      制造业劳动生产力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持续乏力,也是当前制鞋、服装等中国体育制造业面对的困局。这种乏力,意味着在相对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行业的壁垒难以迅速有效地建立起来,制造业参差不齐的跟进者相对增多,对市场造成恶性的竞争。

      因此不难理解,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已然崛起,却常常被西方人士冠以低端、低质、低价之类的词汇,后来“日本制造”依靠对新科技革命的技术购买终于与高端、高质、高价挂上了钩。到了20世纪70年代,韩国制造的产品则是依靠自主创新摆脱了这种联系。如今,这种联系又甩给了“中国制造”的产品。

      “未来的中国制造业,也能够像日本、韩国的产品一样,与高端、高质挂上钩,但最好不要与低价脱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说。只是价格策略的实施,需要依靠规模成本集体降低、新材料的开发与技术创新为基础。

      “中国制造”被“东南亚制造”取代?

      在属于体育制造业的领域,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纺织品服装贸易占全球的24%--这种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中国制造”,一直以来具有一种不变的模式:利用自身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受国际大企业委托进行生产。尤其是印有“中国制造”的加工贸易出口业务,在我国总出口额中占55%。1994年至2007年,“中国制造”一直为中国带来国际贸易的顺差,巨大的贸易顺差反映了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

      “但是进入2008年之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将会导致中国对欧美出口竞争力下降,亚洲几个经济体有可能再次将部分产业往东南亚转移,而且越南、老挝、印尼等在劳动力成本上有相对优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部副主任宋志勇说。

      如此轻易地转移,缘于目前中国国内的经济形态是“打工经济”。直到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中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资收益顺差刚过1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不到中国GDP总量的0.5%。中国体育制造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现实则更为惨淡,几乎没有一家体育用品企业开始真正的国际化道路,即使在占据天时地利的国内一二级市场,他们尚且还要学会如何在国际品牌的夹缝中谋求生存。

      林毅夫认为,倘若未来几十年中国每年平均GDP增长率维持在9%左右,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仍然有可能达到那时美国人均收入的20%。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取决于中国各大产业,尤其是实体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而生产成本的过快增长,使得原本拥有劳动生产率优越性的中国企业只能向产业链的上游走——获取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毫无疑问,这将是“中国制造”一次惊险的飞跃.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