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号模的设定
我们经常说到的正常体和特殊体的概念,只是模糊意义上的划分方法。怎样具体明确地划分人群,使得服装结构数学模型更具有针对性,更为有效地指导裁剪技术操作和结构设计操作,从而最终建立服装工艺技术基础理论框架呢?
人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划分人体类型,我国从1981年建立的服装号型系列标准就是人群划分方法的一种(见附录)。在本书中,因服装号型的知识不具备理论体系的系统性,我们先不作介绍,而先介绍比例意义上的人群划分方法——服装号模。
一、胸模、腰模和臀模的设定
许多批量生产的服装必须要考虑胸围、腰围或臀围处的合体性,这对于全身装来说尤为重要。
全身装包括整件装(如连衣裙、大衣、长外套等)、两件套(上衣下裤或上衣下裙)、三件套等,其合体问题同时涉及身高、胸围、腰围、臀围等等几个方面因素,需要采用“胸模+腰模+臀模”(省略了肩模)的格式来划分全身组合模。例如:
X wY Ba C
这两个组合模都采用了“胸模代号+腰模代号+臀模代号”的格式进行标注。那么胸模、腰模、臀模又是怎样设定的呢?
(一)胸模的设定
胸模是采用二倍净胸围与净身高的比值(称胸模值)来进行划分的,为了后面的讲解方便,这里将其分类表列出并加以补充说明。
胸模分类 | W | X | Y | A | B | C | D | E | F | …… |
二倍胸围/身高(2B/h)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
从表2中的分类数值可获悉X~D六个胸模的模值按0.1分档依次递增(出于简单易记的考虑),直观上可以认为胸部的粗细程度在递增。
(二)腰模的设定
腰模也是用比值来加以划分的。我们可以采用二倍净腰围与身高的比值(2w/h)进行分档,来划分腰模。
胸模分类 | u | v | w | x | y | a | b | c | d | …… |
二倍腰围/身高(2w/h)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 |
表3中从v~b六种腰模以x、 y最常见,最有产品开发潜力,这一点后面将进行讲解。
(三)臀模的设定
我们采用二倍净臀围与净身高的比值来划分臀模
臀模分类 | X | Y | A | B | C | D | E | F | G | …… |
二倍臀围/身高(2H/h)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
表1-4中可以看出一般人的臀模要比胸模突出一档。这一点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为了记忆方便,我们令臀模比与胸模比相同的臀模和胸模共用同一个大写英文字母作为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