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区域市场的强者
脑白金从什么地方做起来的?无锡!金锣火腿肠从什么地方做起来的?山东……通过研究众多的强者的案例,我们会发现一个普遍的事实:先成为区域市场的强者,是弱势者们由生存到发展,由发展到壮大的一个重要过程。
事实上,它不仅是一个过程,还应该成为绝大多数弱者的一项策略:在我们缺“粮”的时候,这里给我们产“粮”;在经销商要看样板市场的市场,这里是我们的样板市场;在我们还缺乏成熟营销模式的时候,这里给我们提供营销模式;在我们缺乏销售人才的时候,这里给我们培养销售人才——总之,在你想把自己的红旗插上一个又一个山头之前,先集中兵力攻占一个山头,并成为它的“山大王”,通常都胜过一来就长线作战。
可惜,我们身边就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栽倒在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上。
又一个要做全国市场的
前几天,又有一家中小企业找到了我们。
这是一家新创的保健品企业,一条GMP标准的生产线刚刚落成,除去原材料、生产等各方面的开支之外,剩下一、两百万元准备用来运做自己主攻的“三高”方面的市场。
下面是我与这家企业老总的一段对话。
“我们准备在四川、江苏或浙江、广东、东北,同时运做3-4个样板市场,实现全国市场的快速启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尽管打断他人讲话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情,但是,当听到这样的话的时候,还是有些忍不住插话。
“一是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这是最主要的;第二个想法也很简单,即使一个市场只能做200万,如果做了10个市场,也会有2000万元的销售”该企业的老总望了望我,似乎有些诧异,我会这样问。
其实,即使这家企业的老总不回答,我也知道他们的想法。因为,抱有他这种想法的企业,我实在已见过太多太多。
——研发人员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弄出两个产品,或者是购买到一两个专利,就自以为自己的产品在这方面比对手好,在那方面也比对手强,一旦投放市场,光凭产品本身就能产生不错的自然销量。而且,这里的产品还更多指的是“裸”产品,在前期的包装、卖点提炼、概念整合等等方面,往往都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而在市场开发方面,则是“人多力量大”。只要在各个区域市场找到了经销商,就满怀憧憬的期待着通过经销商的力量,做到“祖国山河一片红”。
很少有人愿意去深想:经销商凭什么接你的产品?即使经销商接了你的产品,你一少支持,二缺品牌影响力,三又难以很快上量,经销商又凭什么重视你的产品?OK,就算你找到了可以“托付终生的对象”,大家同心同力,可是,你又凭什么让消费者从琳琅满目的同类产品中,挑走你的产品?
说了这么多,相信许多朋友都能从里面想到两个关键的字眼:一是资源;二是能力,几乎我们所有的营销行动,都要基于它们做出决策,而这,却正是我们所缺乏的。
但是,这并非悲观的论调。我只是想提醒大家的是,那些创造以小搏大事迹的以弱胜强者,仍然需要遵循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作战的兵力原则。
事实上,就绝大多数底子薄、平台有限的弱势者来讲,我们经常见到因为先成为区域市场的强者,而成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的,却很少见到一来就做全国市场而获得成功的。
这告诉我们,先做区域市场的强者,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懂得下撤退的命令
邀请我担任顾问的企业,它们一般都是中小企业,而且其中的多数,都是已经在运做全国市场的企业,并且,它们的情况往往不妙。比如,一些一年的销售额还没超过一千万元的企业,既在运做华中的武汉、长沙市场,又在运做西北的西安、兰州市场,还在运做西南的重庆、成都、昆明市场,其中做得最好的市场,一年的销售额也不过两、三百万,而更多的市场,则是以一二十万、三四十万的居多。
但是,不论是在这个所谓的最好的市场,还是在那些“做得都不够理想”的市场,弱者,还是弱者。连一个做成领先者的区域市场都没有,何时才能出头啊?!
事实上,这样的企业很难见到自己的出头之日。
口袋里的有限银子,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的敲打,带给我们的结果往往就是:一个市场比一个市场夹生,最后希望变成失望再变成绝望,夹起尾巴灰溜溜的退出。而且这种退出通常还是致命性的,因为身子骨本来就弱,被掏空了也没得到进补,自是一病难起甚或一命呜呼。
现在,咱们再换一种思维。假如我们把原本打算分担到10个市场的200万元费用集中在一两个市场,假如我们把原本准备派往10个市场的销售人员集中在一两个市场,你现在是不是发觉,在这一两个局部市场,我们的现在兵力、枪炮,已经强过了大多数的对手?这样做,我们的胜算是不是提高了很多?有了修养生息、招兵买马、产粮产银子的稳固根据地,再出去争霸天下,又是不是容易了不少?
这可能会让不少朋友想到中国历史上那些改朝换代的典故。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被西楚霸王逼于蜀地,而后休养生息、积聚力量,打败了项羽,一统天下,问鼎大宝。在几百年后,他的子嗣刘备,又蜗居蜀地励精图治,最后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而革命先辈们开创新中国的历程比刘邦、比刘备更精彩。他们做区域市场、做样板市场——建立与发展根据地;做市场教育——刷标语、发传单、搞会议营销;集中资源聚焦做市场——集中优势兵力反围剿、搞突围,保存实力……最后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推翻了市场的统治者——蒋家王朝,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基于以上种种,所以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通常都会对那些尚不具备全国化运做能力的,但已经开展广域市场运做的企业,提出收缩战线的建议,以便集中资源及能力,把其中的一两个市场做强、做大。
我们一家做速食产品的企业就是这样的例子。产品一上市,就很快在大连、北京、武汉、杭州进行了全国性的市场布局。但是每一个市场都需要投入,每一个市场都没有做好。后来收缩战线,把主要的力量集中在重庆、成都市场,做精做深,成为了区域市场的霸主。它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一个市场又一个市场成为强者的全国化运做。
可是,又如何才能在区域市场成为强者呢?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