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为媒推开中韩两扇门 “东大门”怎么看“大红门”?
韩国东大门与北京大红门携手,中韩专业市场跨国合作初现端倪,上期本报从中方活动主办者新世纪服装大厦入手谈及两国专业市场合作的基础,而我们更想了解的是韩国东大门市场的运营现状、东大门计划如何与大红门进行合作,韩国专业市场的发展对我们有何启示等,带着这些问题,韩国东大门服装协会事务总长车京南先生做了介绍。
“大红门服装市场在数量和功能性上都已初具规模,但在搞活市场特点和专业化方面,我认为大红门还发展得不够。服装专业市场今后如何发展,如何走向国际化,重要的一点是差异化经营。”
4月19日,连续两天的韩国服装品牌招商会在北京新世纪服装大厦圆满落幕。记者在活动现场找到了韩国东大门服装协会事务总长车京南先生时,他依然沉浸在活动的热烈气氛中,谈到中国大红门和韩国东大门的“两门”合作,他向记者介绍了韩国东大门服装市场,并对如何寻找两国专业市场共同发展的契机进行了详细解读。
大红门服装节推开中韩“两扇门”
记者:是什么契机让韩国东大门服装市场来到北京大红门举办韩国品牌招商会,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车京南:去年,我们受邀参加北京大红门国际服装节,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了解大红门服装市场。没想到北京大红门服装市场群规模这么大、数量这么多,这和我之前的想象大相径庭。虽然我对大红门并不是很了解,但“两门”运营业态相同,其中有很多方面是共通的,再加上大红门巨大的客流量和高知名度对我们极具吸引力。如果说中韩“两门”可以强强联合,那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将更多。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积极与大红门服装市场探寻合作的切入点,招商会是其中一次很好的尝试。
本次招商会,我们所带来的六个品牌,大多数是在东大门服装市场销售。一方面我们想借这次活动,亲身感受大红门的商业氛围,看看中国商户能否接受韩国服装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经过初步运行,也想看看“两门”合作是否有可实际操作性。
记者:在大红门地区众多服装市场中,为什么会选择新世纪服装大厦作为此次招商会的合作伙伴?
车京南:我们考察了大红门地区所有的服装市场,新世纪服装大厦的服装品牌状况、市场的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以及它的内部环境是我们最为满意的。换句话讲,新世纪特色化经营是最大的亮点,和我们追求的定位相吻合,特别是新世纪的管理者也有想引进韩国品牌的想法和愿望。
大红门服装市场在数量和功能性上都已初具规模,但在搞活市场特点和专业化方面,我认为大红门还发展得不够。服装专业市场今后如何发展,如何走向国际化,重要的一点是差异化经营,做足自身特点,让消费者或者是客商不用走很多地方,直接走到专业的商铺选购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东大门内多设计师品牌
记者:我们都很想知道,韩国东大门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
车京南:东大门市场周边是一个庞大的生产和采购基地,两公里内大约有3万多家商铺、2万个工厂,从上游面辅料企业到下游生产商都集中在这里。因此东大门市场也以服装快速生产流通而闻名,从服装设计到面辅料采购进入工厂生产到最后的流通环节,大概只需三四天的时间。
在东大门内销售的服装,70%-80%是设计师品牌,而且近七成是直营店运营。也许老板本身不是设计师,但他公司内一定有一批设计师支撑其品牌发展。一般来说,公司只设设计部和规划部及销售部,生产加工外包到周边加工厂,这一点和中国一些品牌有些相似。在韩国,工厂定位非常细化,专门做裙子、做裤子、或做外衣,不能串类,因此可以很容易找到适合品类的工厂生产加工。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