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两次钩线引起的断线
- 断线是缝纫中最常遇到的故障了,缝线质量不合要求,机器调整不当,过线零件有锐口、操作方法有问题、机针冷却不充分等等,均会导致断线。当用锁式线迹缝纫机缝制厚薄不均的产品遇到断线排故时,除了逐一考虑分析上述种种原因外,还应注意两次钩线引起的断线。
缝纫机行业众所周知,由于设计上分配动作周期的需要,锁式线迹缝纫机上轴与旋梭的传动比为1:2。即上轴转一周,旋梭轴要转两周。因此,在缝纫过程中,机针每刺料一次旋梭旋转两周,一周完成钩扩面线环动作,一周空转,如果旋梭每周都会钩住面线,即机针刺料一次,旋梭钩线两次,则必将与面线的收放发生冲突,产生将缝线绷断的现象。这种情况在缝制厚薄不均的缝料时是有可能出现的:其原因得从锁式线迹的形成过程谈起:
1、锁式线迹形成过程简述
锁式线迹是由面线与底线在缝料中相互交织而构成的。缝纫机工作时,机针引带面线穿过缝料,在到达下极限位置后,向上提升:由于缝料与缝线间存有摩擦力,因此面线未能随机针同步提升,而是滞留在缝料下面,在弹性的作用下膨向机针两侧,形成环状。
接着,旋梭的梭尖在运动过程中到达机针处,从面线环中穿过,并在继续旋转运动中,将钩住的线环不断扩大。绕至自身半径处后,象跳绳那样”跃”过扩大了的线环。
再往下的动作是挑线杆收线,送布牙送料为使这些动作有足够的时间顺利进行,旋梭仍以原速旋转一周,但不再钩线,仅仅空转一圈。由于挑线杆的收线作用,原先被旋梭扩大并”跃”过的面线环迅速缩小,直至将旋梭梭心中引出的底线牵拉至缝料中,形成一次交织。
机针到达上极限位置后,再次向下引线刺料时,缝纫机周而复始,重复上述动作过程,从而在缝料上形成连续不断有规律的锁式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