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阵痛中思变 纺企转型求生

      在经历着担忧、惶恐、无奈甚至绝望的心理炼狱的同时,沿海地区一些外向型企业也在经受着产业升级带来的阵阵痛楚。“痛则思变”,他们开始了转型升级的绝地反击。

      阵痛

      “类似纺织服装行业的一些生产低档产品的企业,一旦信贷规模收紧,企业资金链中断,很可能危及生存。”提起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山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副厅长刘晓江一脸忧虑。他表示,“今年出口企业的流动资金更加紧张,融资难的矛盾更加突出。”

      连日来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调查发现,除了融资难,国际环境使外贸发展面临新的变数,贸易环境不稳定加大了企业经营难度,出口退税滞后影响进一步显现等成了外向型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拦路虎。

      “什么是压垮企业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太多了,有些企业已经在水里扑腾好久了,上面埋着一堆稻草。”无锡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志清指出,纺织服装、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微利产业受人民币升值,土地、劳动力、原材料、海运费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国际竞争力下降。

      除了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外,从珠三角到环渤海,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反映,产业调整也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这种说法在当地官员那里得到了证实。江苏、山东一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的资质、环保、技术等都是进区发展前审查的“硬指标”。日照市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克军告诉记者,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一律禁止进入开发区。

      “技术落后、污染较重,我们已成‘被调整‘对象。”在外贸行业干了四十余年的汪运财告诉记者,跟园区内的高端制造业相比,自己的企业,对地方就业、财税贡献不大,如今很难得到地方政府和银行的扶持。

      “这也是产业转型和升级对落后产能带来的‘阵痛’。”汪运财说,自己的企业要“痛则思变”。

[1] [2] 
  • 相关阅读
    1. 协会调研宁波、东阳、吴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业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数据: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环比下降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