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产业:海外并购的政策良机

      “在用市场换股权、换控制力的新竞争形势下,以产业链布局的创新思维推进全球化战略,海外并购的价值和意义也被重新估量。”

      早在去年末雅戈尔并购美国ELLWOOD旗下香港新马集团时,就因其“拓荒性”举动在业界率先引发传统产业竞争力突围方式的探讨。 

      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说: “并购完成后,我们是全世界第一家从种棉花到织布、到物流、再到销售,覆盖全产业链的服装企业。”

      新马集团(2E()徐静波表示,服装企业60%的成本来自面料,作为没有面料生产的企业新马因并购带来的“成本降低、效益提高会在2008年显现。”

      与合作方坚守信念相左的,是外界对以中国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海外并购中,政策性、财务性、管理性以及文化整合等内在风险的种种揣测。

      仅几个月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在“第六届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上表示,由于次贷危机导致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一些私营企业和机构陷入暂时的困境,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这些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如果我国企业能够成功地并购,这些优势资源可以为我所有,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这一说法被认为预示了商务部今年的政策走向。 

      政策之外的较量 

      对于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型企业造成的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外销市场双重负荷,傅自应认为,中国企业在看到风险的同时,更应该看见机遇。 

      “在看到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升值可以降低进口和对外投资的成本。历史上德国和日本l的企业都利用本币升值和外资相对廉价的有利时机,积极扩大对外投资规模,由单纯出口发展到出口和海外生产并重,实现了贸易和投资的联系互动,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基于这一观点,商务部称,政府应提供税收便利以及放松外汇使用的相关管制,使“走出去”的企业能够发行外汇债券进行融资;继续推动与有关国家签订经贸合作、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为企业和政府间的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早在新年伊始,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就提出“价值创新”理论:“全球整合业内外资源,是中国服装业新的创新点。要克服一些落后的思想,积极探索品牌发展路线,寻找自己的位置,随时准备整合或者被整合。”

      现在看来,当时较为隐晦的说法,既有对不确定政策因素的忌惮,也顾虑到多数形成惯性思维的企业对新事物的承受能力。记者在就雅戈尔并购事件采访众多业内人士时,尽管人们对这一民间样本投以热切的目光,但对其普适性却始终扰疑。

      “短时间内,这种并购行为很难在业内复制。”一位资深人士坦言,并购主体由国家商业银行、国有大型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变是近两年的事,尽管有明显的政策性倾斜,但一个以巨大资本作为嫁接工具的新市场行为,需要的土壤和养分决非政策所能涵盖。

      权威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的成功率仅为两到三成,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我国现存的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海外并购的具体政策,数量还极为有限,且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我国目前尚没有关于海外并购的明确产业政策和产业指导规范,企业“走出去”普遍处于无序状态。 

      我国立法部门先后出台了若干规范和约束并购活动的法律法规,然而这些规范性文件几乎都局限于规范国内并购行为,关于中国本土企业海外并购的规定,基本上处于法律真空。

      寻求买家的公司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即准备出售的部门都是亏损或不盈利、非前沿领域、正在走下坡路的业务,某种程度上急于甩掉包袱。

      跨国并购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受限过多,资本市场与金融机构也不发达,导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只能借助国际财团的力量,结果不仅肥水流了外人田,而且在效率方面大打折扣。

      汇率提升一方面增强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实力,但同时也使企业以外币计价的海外子公司资产存量在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母公司账户上缩水。

      此外,中国本土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与海外成熟企业差距很大,如何吸收西方企业文化的积极因素,保留本土企业的文化优势,也成为考验中国企业家智慧的难题。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