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一季度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简析

      2008年以来,虽然我国服装行业继续面对着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国内宏观政策趋紧、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国际需求疲软等多种不利因素,但是行业继续保持了较平稳的增长趋势。然而不利因素的影响仍然是明显的,由近日公布的服装行业相关统计数据看,从产量、盈利指标、出口数量等方面就可见一斑。
     
      产量,孕育第三次增长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首季服装产量43.12亿件,同比增幅仅为5.87%,比2007年同期大幅回落近15个百分点。
     
      今年首季服装产量增幅回落,究竟是雪灾和春节假期的影响还是产业在“衰退”?服装专家认为,我国服装总产量在过去的10年中增加了3.4倍,比20年前提高了17.6倍,已经超过全球服装总产量的1/4,证明行业不可能永远保持两位数以上的产量增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产量有两次快速增长期。
      第一次是从1988年开始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嘎然而止的“黄金十年”,特别是1992年以后,我国服装产业得到了极为蓬勃的发展。这十年实现了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服装出口增长6.5倍,产量增长4.7倍。这个时期备受关注的关键词恰恰是“规模”。
      第二次产量快速增长是在2000年以后到2006年期间,但单就产量增速来说已经明显低于第一次。7年中,服装总产量和出口均增长了2倍。这是一个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和以品牌为核心纵深发展的阶段,被提到最多的两个字是“品牌”。
      专家认为两次产量的冲高正是两次服装行业大规模产业升级的结果和佐证。第二次产业升级在2007年的重重困境中悄然收尾,但一个时期的结束也孕育着另一个时期的开始,第三次产业升级正悄然拉开帷幕。
     
      盈利,成本上升推动行业升级
     
      2008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为4.29%,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5.1%;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56%,同比下降4.72%;净资产收益率为14.79%,同比下降3.13%。 
     
     
      近几年服装行业盈利指标,唯有毛利率在不断上升,其他指标在2007年都有回落。专家说,成本上升在抑制利润水平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近两年服装企业几乎各项成本都勾勒出陡峭的上升曲线。
      过去10年内,一线工人平均工资翻了两番,用于提高职工待遇稳定职工团队的住宿、伙食、医疗等方面的福利费用更是水涨船高;原材料成本随着上游产业变化、产品档次质量等提升悄无声息地步步涨价;物流成本随着交货期缩短和原油价格上涨造就了几乎被忽略的成本黑洞;水电气等能源类成本也在不断加价;对于出口型企业,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美元兑换成本上升速度让企业的应对跟不上步伐;多变的政策产生的成本也无法被忽略不计;新劳动合同法又是一项对企业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重大考验。
      不过,成本的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价格恶性竞争,使行业、企业更多考虑如何良性的、可持久的解决成本问题,提高企业、行业盈利能力。
     
      出口,供给与需求出现偏差
     
      据海关统计,2008年1-3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32.01亿美元和64.02亿件,同比分别为14.71%和5.05%。从月度出口数量可以看到,2月份我国出口下降与以往的春节下降曲线保持着十分吻合的一贯性,但是3月份却没有像以往一样反弹回下降前水平。
     
     
      尽管我国服装对外依存度在逐年下降,但是出口业务仍然是行业兴衰的一大重要支撑。刚刚闭幕的广交会反应2008年下半年的接单情况,而一季度的数据情况已不免让人担忧。广交会上难言的冷清不禁使人疑惑我国服装行业是春暖乍寒还是真的进入了“严冬”。
      不得不承认国内的需求与国际需求的关联度正在加深。国际经济放缓,需求疲软导致我国服装出口下滑,这不仅表现在需求数量的下降,同时也表现在需求品类的变化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可恰恰在这个时候,我国服装出口受到成本重压必须涨价,这就造成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偏差。
     
      危机暴露 应主动应变
      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我国服装行业处在一个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如果说2007年行业在疲于适应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成政策因素变化,那么2008年需求的变化则是行业遇到的最大问题。危机暴露出很多深藏已久的问题,从坐以待毙到被动适应再到主动应变,2008年仍然值得期待。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