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身后:拷问互保式产业集群
浙江各级政府决意出手“营救”负债总额在10亿元以上的飞跃集团CFP 图
如同淫雨霏霏的梅雨天,“民营大市”浙江台州的民企正面临风雨飘摇之境。
险境肇始于资金链危机,其典型是台州的标杆性民企——飞跃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飞跃”)。5月底,该公司突然被曝“资金链断裂”:因欠下巨额贷款,民间借贷本利之和也达上亿元,银根紧缩之下,飞跃再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加之债权人逼债,顿时陷入困境,其创立者兼掌门人邱继宝已向政府提出破产申请。
此外,早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权威材料显示,仅今年一季度,台州就发生涉及银行融资的企业关停或企业主逃匿事件28起,危及银行债权2.18亿元。
目前,浙江各级政府已决意出手援助飞跃,但台州绝大多数民企仍不得不继续经受资金链紧绷的煎熬。
“台州企业面临着历史上或者说十几年来最困难的形势。”在当地银行业一次有关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工作会议上,该市市经委主任张锐敏坦言。
飞跃的债务迷局
“飞跃‘日子难过’早有耳闻,去年就听说它有段时间连电费都付不出,但欠了这么多的债,还是让我很吃惊。”6月11日,台州某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对早报记者说。由于一家顾问企业与飞跃有资金往来,他近期格外关注后者的动态。
位于台州椒江区的飞跃及其当家人邱继宝在当地乃至浙江均属“明星级”。创立于1980年代的飞跃是我国缝纫机业龙头企业,已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业出口量、出口创汇首位。曾被朱镕基誉为“国宝”的邱继宝先后当选中共十六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并任浙江省工商联副会长。在2007年“胡润百富榜”上,邱以25亿元身家居第328位。
这位明星企业家的负债至今仍是一个谜。民间的说法称,飞跃总负债近40亿元。各个据称来自“可靠渠道”的消息亦表述不一,一说保守估计其负债总额30多亿元,其中银行贷款约16亿元;一说总体负债率约80%,若以其24亿元资产规模计接近20亿;新华社6月5日的报道则透露,至5月底,飞跃的银行贷款为8.9亿元,另有几千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
据早报记者调查,飞跃的负债总额至少在10亿元以上。
早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独家资料显示,到6月,飞跃集团在银行的贷款余额3.3278亿元,共涉及17笔,多数在1000万元以下,其中最大一笔2亿元,最小一笔仅123万元。
上述资料还显示,飞跃集团至2006年底的总资产为24.64亿元,总负债10.9亿元,总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2.31亿元、应收账款4.06亿元、固定资产6.59亿元;总负债包括短期借款5.71亿元、应付账款0.97亿元、长期负债3.45亿元。
但这不是其财务状况的全部。“飞跃集团只是家庭企业色彩浓厚、股权结构复杂的‘飞跃系’的核心企业,考察其负债不应仅限于此。”杭州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由于2007年底的审计报表尚未出来,综合各种情况看,飞跃的实际负债肯定远大于浮现出的10多亿。
除了巨额贷款,邱继宝还向民间大量融资,数额上亿。虽然邱对此一直避而不谈,但已有端倪显现。
早报记者获悉,6月中旬,总部位于台州的一家国有背景的投资管理公司已把飞跃告上法院,起因正是借贷纠纷。飞跃一度欠该公司约5000万元,在当地政府协调下,双方曾私下达成协议,免去飞跃1000万元利息,余下款项分期支付,但在支付首期后飞跃便无力再付。追债诉讼由此产生。
有消息称,这是目前当地法院受理的民间债权人起诉飞跃“第一案”。
压垮飞跃的稻草
飞跃的巨额债务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导致其资金链断裂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就是太相信规模经济、园区建设、先进装备、新型工业化、国际化万岁、出口万岁。”邱继宝曾这样对媒体总结对此次危机的反思,“这些东西投入巨大,等产出的时候,就觉得费用这么大。”
台州市缝制设备行业协会5月发布的调研报告将飞跃集团的问题归结为“近年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国际化等方面投入过大、战线过长,部分产品产销急剧下降,再加上紧缩的货币政策给企业资金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两个“异曲同工”的说法,确实可以找到足够佐证。在飞跃公司网站上,“飞跃集团”的构成除了飞跃股份有限公司、飞跃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近10家以邱继宝为法定代表人的公司和22家国内销售公司,还包括18家海外分公司——由于邱一直强调“人才本土化”,海外分公司的人力成本大幅提升。
台州市外经贸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飞跃出口总额1848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300万美元下跌44%,仅相当于2007年全年出口的1/5。而一直以来,出口业务在飞跃的收入中占八成以上。
不过,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多位熟悉飞跃的当地人士认为,该公司的问题出自内部,“主要是管理问题”。
飞跃是典型的家庭企业。以核心企业飞跃集团为例:早报记者查阅到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公司注册资本2.58亿元,法定代表人邱继宝拥有93%股权,其妻阮云兰拥有7%股权。目前,邱继宝有不少亲戚在集团任高管;在机械、电子、纺织产业,邱继宝的亲友也分别拥有众多公司;飞跃的配套也有很大部分由其亲戚提供。“这就很难管理,最终表现为内控不严、成本不断上升。”台州一家缝纫机企业负责人说。
内控不严导致成本上升的表现之一是“损公肥私”。这位负责人向早报记者隐晦地表示,飞跃“待遇”之高是当地的“美谈”,有很多销售员愿跳槽到飞跃,一方面是因为待遇确实比其他公司好,另一方面,销售员自身也有“赚钱”空间。
“业务员只有提升业绩,待遇才能得到提高,但飞跃集团很多地方的销售实在不很理想,业务员或区域经理却可以捞到不少好处,这个漏洞是很大的。”
另一位知情人士则向早报记者表示,飞跃负债如此之高,与其扩张太快、太猛有关,“扩张太快也是内控不严导致的”。房地产市场火爆时,邱继宝在天津、山东都有投资,但在别人“大把赚钱”的同时,飞跃几乎没有太大收获,却给公司造成了不少资金压力。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