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听王曾敬说纺织服装业成长史

     人物简介:

      王曾敬,早年曾执教于长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历任北京轻工业局副局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局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司长、中国新技术投资总公司总经理、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业集团总公司筹备组组长、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华源集团总公司监事长等职,现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等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

      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刚刚从美国回国的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王曾敬。虽然已经拒绝多家媒体采访,但听说这次访问是对纺织服装业发展30年的追溯,作为改革开放后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领军者和见证人的王曾敬,推却了日常公务,在百忙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虽然访问只有短短的1个小时,但记者仍然能看到这位老纺织人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热爱与关切。  

      出口创汇第一大户 

      记者:您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纺织工业年鉴》上是在1986年,年鉴记载当时您是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轻纺局局长,当时轻纺局主要从事什么工作,与纺织工业部在工作上有什么联系和交叉?

      王曾敬:当时的国家经委偏重于对经济发展的引导。那时政府职能和现在的不太一样,当时是管理型政府而且偏重于经济管理、经济建设。政府管投资、管投入、管建设、管生产,所以设立了很多工业部,有冶金部、机械部、化工部、石油部、纺织部、轻工部等9个工业部。到上届政府就已经把这9个工业部完全撤消了,变成9个工业协会,政府不再管这些直接投资、建设的事了。但在当时形势的要求下,在国家拥有大量专业管理部门的情况下,国家也需要有一个综合部门来负责统筹协调工作。

      因为这些部门不能直接沟通国务院,有些事情就很难处理,比如这个说纺织工业要加大,那个说冶金业重要,国务院要费很大精力去处理这些事,所以当时成立了国家经委。国家经委里有几个局负责这些工作,这些局的设置比部又稍微粗了一点,比如轻工业部和纺织工业部有一个轻纺局,冶金部、化工部有个重工业局等。这些部门一旦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有什么请求向国务院报告,国务院就会批示国家经委先进行初步审查、审议,了解反映的情况是不是确实、提出的建议是不是得当、国家有没有能力解决。国家经委初审后,提出建议,国务院再通过初审建议处理这些问题。所以当时我跟纺织工业部的关系比较密切。

      记者:那您后来是在什么背景下,到纺织工业部担任副部长的,当时主要分管哪些工作?

      王曾敬:1987年北戴河会议上,中央决定让我到纺织工业部担任副部长,1988年3月这个决定在全国人大通过并公布。把我调到纺织工业部的原因可能考虑到我之前分管这部分工作,对纺织服装业了解相对多一点。

      我当时分管的工作也很乱,生产、计划、财务、物资、服装都要管。那时侯,纺织工业部的地位很高,因为是关乎人民衣食住行的行业,国家的外汇也主要靠纺织业,所以与国家领导人接触也很多。记得当时国家领导人经常会叫我们过去咨询。有一次对我们说他手里只有4亿美元,怎么样增加?我提出要通过奖励办法,因为那时出口创汇的钱全部要交给国家,我想必须通过奖励,把增加的那部分收入分下去,才能调动积极性,创造更多外汇收入。 

      市场化和多元化的先行者 

      记者:您说到要改革奖励机制,据我所知在1988年,纺织工业部召开了全国纺织工业企业家代表会议,84名企业家代表探讨了企业改革,并得到了表彰,当时纺织服装行业的民营企业发展如何?

      王曾敬:在当时的确也出现了少量的民营纺织服装企业,但民营纺织服装企业的起步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后,纺织工业是市场化、多元化起步比较早的。在国营经济之外主要是两块:一是中外合资企业在纺织业出现很早,至少要追溯到1982年。当时天山毛纺就号称全国十大中外合资企业之一。现在看,一个针织厂的规模不会太大,但在当时能成为“十大”之一,就证明在其他行业还很少有中外合资形式,像汽车行业就还没有。
     
     为什么纺织业中外合资形式能最先发展起来呢?是因为采取了灵活贸易的办法。比如国外向中国购买纺织品,但中国没有那么多的设备生产,怎么办呢?那么就由外国提供机器,但我们不给钱,用出口的东西抵,这叫补偿贸易。在当时中国政策还不接受外资资金注入的情况下,只能创造这种灵活贸易的形式。或者是外国要我们生产20万件毛衣但我们没有原料,那么外国给提供原料,我们再用出口的货物抵,这叫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灵活贸易就是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补偿贸易。中外合资是纺织服装业多元化的第一个起步。

      多元化的第二个方面是发展乡镇企业,当时在城市里再发展纺织业已经非常困难了,土地、劳动力投入都有限,但乡镇适合纺织服装业发展,当时农村已经允许发展工副业,发展工副业可以使农民离土不离乡,使农民找到了一条发展生产、致富之路。但乡镇企业也不是一下子发展起来,最初是和城里的纺织服装企业开展联营。具体来说,国营企业在城里可能只有一个工厂,但生产任务很重,没办法就跑到农村去找工厂做加工。包括“雅戈尔”、“罗蒙”都是给国营企业做加工起家的。农民也很聪明,加工一年、加工两年、加工到第三年时就完全看明白了。“才子”董事长蔡宗美就曾给大华衬衫厂送过扣子。当时的“才子”负责从浙江等地区给“大华”订扣子,蔡宗美第一次把扣子送到仓库,第二次送到车间,第三次就到车间里取经了,蔡宗美回去自己就干起来,几年后“才子”的翅膀就硬了,可以单飞了。所以20世纪80年代纺织服装业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和中外合资纺织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

     

[1] [2] 
  • 相关阅读
    1.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徐州——天慧:拼命缝机人
      安庆市党政代表团一行考察飞跃科创园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