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8.5万顶帐篷带来的契机

     6月的一天。浙江泰普森休闲用品公司。

      22岁的当地姑娘小刘已在缝纫机前连续工作了数小时,这个倔强的姑娘尽管已累得偷偷哭了起来,但仍坚持不肯休息。车间里,横七竖八堆放着的帐篷产品仿佛一片蓝汪汪的海,将她矮小的身影淹没其中。
     
     
     
    这些产品,都是民政局紧急订购的救灾帐篷,每个帐篷至少有五十斤重。

      小刘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吃力地扯动着这些厚重的化纤制品,认真对齐针脚。周围的姑娘们和她一样忙碌,其中很多人都已累哭了好多次。

      泰普森公司原来是以户外用品为主业的,而近一个多月来,一万多名工人都在为救灾帐篷订单昼夜奋战,这些工人里,有多数是从原来生产渔具、桌椅等产品的生产线紧急调来的。

      与此同时,泰普森的20多名采购员正在全国各地进行“超常规”采购。泰普森公司总经理柯登响说:“那采购,好家伙,简直和打仗一样!”

      地震灾害的发生使得帐篷需求量大幅攀升,全国帐篷制造企业都突然加大了产能,各地用于生产帐篷的原料和设备迅速陷入“被哄抢”的缺货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泰普森的采购团队,拎着鼓鼓囊囊装满现金和支票的包,第一时间就全“飞出去了”。

      灵活的员工调配方式、快速的采购模式、机动自如的转型机制,使得泰普森这家从事外贸生产的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灾后短短几天内,民政部对泰普森的订单从5千顶调高到2万顶,后来又调高到5万顶,最后,泰普森接到要求:从5月19日至6月20日短短一个月中,生产出8.5万顶质量上乘的救灾专用帐篷。整个浙江省承担了31.5万顶帐篷生产重任,泰普森就占了三分之一。

      而此前,泰普森只生产少量完全供出口的“钓鱼帐篷”,年产量不到5万顶。这次,则是一个月要赶制一年的产量。公司先是停掉了除帐篷生产外的所有户外用品生产,将人力都转移到帐篷生产线;接着,又推迟了价值两千多万美元的海外订单。公司一边生产,一边装箱运输,当第6万顶帐篷诞生时,已经有5.8万顶帐篷送上火车。

      6月20日,公司超额完成了这笔订单。

      不过,故事还没有结束。柯登响看到了一种契机。

      随着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原材料价格的迅猛上涨、劳动力成本的攀升,长三角地区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制造型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仅在温州一地,停产或者半停产的企业就占据了当地民企的20%。即使年销售额已达1.5亿美元、净利润率6.5%的“抗风险”企业泰普森,也深切感受到了“寒冬”的到来。

      有的企业开始寻找出路,扩大内销市场。泰普森副总经理赖晓?说,自从2006年汇改以来,外贸企业成本一路上升,现在已经提高了40-50%,企业必须迅速找到避风港和新利润源,“不然等人民币升值到6,我们就基本没戏了”。但由于外贸和内贸的销售和市场套路完全不同,企业怎么转、何时转,一直是使人困扰的问题。

      而这个巨额帐篷订单的到来,为泰普森提供了转型契机。赖晓?认为,它既锻炼了企业,挖掘了连企业都未曾想到的产能和调度机制,也为企业“向内转”起到推动作用。“我们发现,除了此次救灾,国内对帐篷的需求还将非常大,我们正在考虑将帐篷的生产以及其他产品的内销常态化、固定化。”

      赖晓?说,原本产品100%出口的泰普森接下来会并行外贸与内销两个市场,并逐渐向产业链高端??渠道和品牌建设转移,“我们未来的思路是大经营、小生产,通过外包或整合控股将生产经营的风险转移出去。泰普森自身则专心做中高端品牌经营和操控销售渠道。”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