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捷股份巨资被占面临集体诉讼

          虽然证监会已经对中捷股份(002021)等上市公司的违规事件进行了处罚,但仍然没有人为在此期间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埋单。近日,上海著名证券维权律师宋一欣、张瑜宣布,向广大受损的中捷股份投资者公开征集诉讼委托,将代理投资者对中捷股份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这将是第一家因大股东占资而被起诉的上市公司。
      
        拍案而起 律师公开征集诉讼委托  

      7月2日,宋一欣、张瑜宣布:公开征集中捷股份小股东的诉讼委托,缘由是该上市公司公告此前一直没有披露挪用资金的事实,侵犯了小股东的知情权,已构成虚假陈述,由此造成的损失理应由该上市公司及大股东赔付。“半天时间已接到20、30个电话咨询此事,目前具体的股份还不清楚。”宋一欣周四对本报记者表示,“诉讼并没有具体的股份限制,就算有一份也要提起诉讼。” 

      今年4月前买入可诉讼 

      据宋一欣介绍,该案虚假陈述实施日为2006年8月23日(公司2006年中报公布日)至2007年8月31日(公司2007年中报公布日)之间,虚假陈述揭露日为2008年4月22日,即中捷股份发布《关于中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违规占用资金导致中捷股份可能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之日。 

      诉讼时效自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2年,即2010年7月1日截止。起诉中捷股份的投资者必须符合如下交易条件:2008年4月22日前买入中捷股份股票并持有且存在损失。 

      此前,知名财务打假专家夏草也表示,中捷股份在增发招股书中隐瞒了巨额占资事实,已构成欺诈发行股票行为。根据相关法律,中捷股份行政处罚书一旦下达,投资者就可以据此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要求法院认定股票认购无效,要求中捷股份退还募资,并赔偿认购者相应损失。 

      流通股东损失约为5.90亿 

      然而,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市场低迷,中捷股份小股东面临的损失尚无法确切估计。该股最高价为17.5元,昨日收盘价为5.56元,跌幅达68.23%,而大盘在此期间也已跌去53.74%。“相对来说,根据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在此区间的跌幅估算,得出的流通股东受损情况相对较为精确。”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Wind资讯中的制造业指数(399130)在此期间也由1562.13点跌至847.40点,指数跌幅达45.75%,则如此计算,中捷股份超过行业指数的22.48%跌幅即大概可以当作是虚假陈述所造成的损失,依1.5亿股流通股本计算,则流通股东遭受损失约为5.90亿元,这也正是上市公司及其相关高管应该赔偿的。 

      对此,记者致电中捷股份董秘办公室。该办公室林小姐表示,目前公司还没有接到来自投资者的诉讼请求,她对此不做任何评价。当记者问到公司哪位高管可就此事作出解释时,林小姐表示,“现在处于敏感期,公司会议要求不要接受采访,董秘也正在出差。” 

      事件回放平均每月占用资金2亿 

      中捷股份缝纫机有限公司地处浙江台州玉环,是中国缝纫机行业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但今年4月22日公司公告显示,中捷控股集团违规占用资金导致中捷股份可能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这一提示让所有的投资者都懵了。 

      根据公司公告表明,公司实际控制人、身兼公司董事长的中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蔡开坚向有关监管部门汇报了在公司董事会不知情的情况下,中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的违规事实。公司董事会经认真核实发现:实际控制人蔡开坚在未经任何审批程序的情况下,自2006年起指示公司相关人员多次直接或间接向中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划拨资金,相应资金月平均占用额约2亿元。 

      经董事会核实,大股东违规占用的该部分资金已于2008年4月21日前全部归还上市公司。2008年4月18日,公司接到浙江证监局立案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存在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根据证券法有关规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4月30日,公司再发提示性公告,称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1.70亿元已全部收回,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不存在退市风险,公司股票交易也不会因此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5月16日,深交所在查明情况后,对蔡开坚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的相关责任人给予了公开谴责处分。同时,深交所公开认定中捷股份董事蔡开坚、财务总监唐为斌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5月26日,蔡开坚等多名公司高管举行公开致歉说明会。同一日,蔡开坚、唐为斌等6位高管集体请辞。 

      7月1日,证监会对中捷股份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对蔡开坚和唐为斌给予警告,并分别处罚30万元和5万元。同时,证监会对蔡开坚实施市场禁入制度,自宣布决定之日起,蔡开坚5年内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记者观察真实性承诺其实是一个谎言 

      蔡开坚、唐为斌多次在年报中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然而,问题还是发生了。投资者不禁要问:当初高管们的所谓“真实性承诺”难道仅仅是例行公事吗?难道高管们在承诺的时候就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为此承担责任吗? 

      此外,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已连续七年为中捷股份年报进行审计,然而,记者翻阅中捷股份2005年、2006年报时表现,当年立信会计师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只有在2007年度在占资事件已曝出时才出具了标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在此事件中,审计机构是否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呢? 

          事实上,A股目前财务造假、大股东违规占资、内幕交易等案例层出不穷,就在7月2日,高新张铜(4.43,0.11,2.55%,吧)(002075)公告也披露,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公司受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虽然公告并没有对具体的涉嫌违规内容作出说明,不过,业内人士分析称,高新张铜前后披露的会计数字有重大失误,涉嫌违法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并在此期间高管大量减持公司股票,故难逃内幕交易嫌疑。 

      商报评论:告中捷股份小股东有理 

      小股东状告中捷股份的消息,令人感慨不已。 

      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占用、挪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情况,在A股十分普遍。许多上市公司之所以上市,就是为了方便上级单位、控股股东、大股东捞钱、聚钱,或者说得好听一点叫集资。虽然占用挪用资金者做得很秘密,但股市中人对此不会一无所知。 

      对此,一般投资者似乎也不太计较,尤其在牛市时期,投资者更不理会之,只要股票上涨能赚到钱就好。现在股市大挫,股价大跌,股民要告上市公司了。中捷股份作假是2006年8月23日至2007年8月31日,那段时期正值股市疯涨。因此,也有人对小股东告上市公司小有微词。 

      照理,企业巨额资金被占被挪,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业绩不会好。可是,在我国股市,上市公司的信息可以瞒着不向公众透露,业绩差的公司股票在牛市中也会大涨特涨。这是不正常的。 

      上市公司比一般企业更符合现代企业标准之一,就是企业信息公开透明。现在小股东告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侵犯小股东利益,在法律上甚至道义上都是站得住脚的。
     
      这次小股东状告中捷股份,由律师出头征集小股东诉讼委托。这样打证券官司很好。
     
      美国证监部门人很少,但它的效率似乎很高,证券犯罪一旦被发现,总能受到严厉处罚。那么,它有什么好办法呢? 

      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督机制,最简单实用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可以公布的信息制成光盘,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这些光盘的最主要买主,除了投资者和机构,就是律师——他们会千方百计地从中找犯罪或违规线索,一旦被他们逮着,就立刻提起诉讼或提请仲裁。 

      律师可能出于公义,可能只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不管怎么样,他们这样做,从全社会角度说,就增加了上市公司和各类机构违法违规的成本,从而实际上维护了证券市场的公正。 

      从上面两点来看,小股东告中捷股份,对规范我国股市、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是有好处的。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