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企业困象环生 政府应有作为

      伴随着资产价格大幅调整、高通胀和经济增速减缓,中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掣肘政策调整的因素也频频出现。更让人担忧的是,近期南部地区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汇率升值、外部需求锐减的叠加效应使企业倒闭数量突增,信贷紧缩使一些企业的资金链条濒临崩溃,我们认为,这些信号应该引起决策层的高度关注。

      追本溯源,由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放缓,繁复表象之下却是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通货膨胀四处肆虐的实质则是“全球金融神话”破灭后,金融资本出逃到商品领域带来的另类“繁荣”,在全球滞胀若隐若现的大背景下,中国必定将在一段时期内面临外部环境恶化的挑战。

      认识到这一点对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非常重要。从企业的角度考量,在本报今年以来举办的多次经济论坛上,各类企业讨论最多的还是其生存环境的嬗变,得出的共同结论则是经营环境的变化速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比如,汇率的升值幅度日渐加速,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经升值14%,企业种种试图消除升值负面影响的措施已经赶不上汇率升值的速度,外部需求的变化则更是千变万化,全球经济衰退的盛世危言已经变为现实,“次级债危机对中国影响甚微”的论调转眼间就被逆转,沦为笑谈。

      在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同时,国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急于求成的“冒进主义”却屡屡上演,取消出口退税、加强环保要求虽然迫使一些企业开始了经营方式的转变,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对诸多行业的垄断经营却使企业“求退无门”,只能一关了之。短短几年间,中国推进了包括对民营经济放松管制、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但是市场化机制的引进却步履蹒跚,大多数改革依旧停留在口头上,国营企业的垄断力量甚至愈改革愈强大,铁路、医疗卫生、教育、电信、能源等服务业的改革多年来都没有拿出切实的方案,更遑论推进。因为反市场化而被广为诟病的对价格的管制虽然是为当前反通胀的大势所逼,却又再度强化了国内扭曲的价格体系,遏制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进一步恶化了经营环境,在现有中国的政经格局中,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博弈能力和争取政府补贴的政策空间,往往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

      更令人担心的问题不仅来源于未经市场化改革的服务型部门,而在于这些处于金字塔尖的服务型部门的发展滞后,处于塔中和塔底的企业则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比如,铁路部门的垄断经营已经变相的提高了生产流通部门的经营成本,很多企业由于利润长期被侵蚀而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电信部门则由一个新技术的倡导者逐渐异化为保守的技术垄断者,近几年,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缓慢可以归咎于此。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从目前经济进程的演化来看,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短期内不容乐观。国际上,美国次级债危机远未见底,对欧洲经济的冲击也刚刚开始,全球通胀阴霾笼罩,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动荡此起彼伏;国内高通胀情势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得不趋紧,信贷紧缩和资本市场的衰弱使企业的资金链条日益缺乏腾挪空间,依据本报的调查,一些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已经攀上月息20%的畸高水平。

      因此,已经不难理解中国企业面临的重重困境。短期内,政府必须对能源和土地等资源价格扭曲及时纠偏,积极推进国有行政垄断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快速塑造公共财政的治理框架,唯有如此,中国经济才能在潜流暗伏中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中国的企业才能赢得健康的竞争环境。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