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疯狂”的时代,企业出路在哪?
- 从今年年初以来,不少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上升、出口贸易受阻等众多因素作用下,在一片“涨”声中应声倒下,温州就有20%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因“买不起”而停顿了,企业职工纷纷下岗,不知何去何从。
而就发生在我们眼前的,我市很多民营企业也因为原材料太贵,成本太高,面临破产倒闭,我市的支柱产业缝纫机行业更是危机重重——截至6月,钢材已经涨到了7000元/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7%!而用做缝纫机铸件的生铁已经整整翻了一番。所有的企业,都普遍感到原材料的份量越来越“沉”,生产难以持续。
煤、电、油在涨,不妖言惑众的话:谁能保证未来的水不会涨?原材料与之企业,就如同血液与之人体,血液还可自造,但原材料就必须靠“买”。
在这种情况下,不买或者倾囊而买,都是一种退缩或者鲁莽的行为,唯一的办法:就是省!就如同开车,买不起汽油,因为省,于是摇身一变,新能源汽车诞生了!
油照涨,车照跑,节约是关键。向汽车企业学习而蜕变为“新能源企业”,这需要企业的自我改造。改造不仅需要技术,需要方向,更需要借助工具。新能源企业的诞生正如新能源汽车那样,必须要拿起“手术刀”对“动力系统的技术”进行变革,而我们许多企业正是需要这把“手术刀”,进行自我“手术”,为自己“瘦身”。
从这个角度讲,目前在万向、东风汽车等优质企业中推行的精益生产似乎是一个方向,它就如同一台跑步机,不但给企业“瘦身”,还给企业带来强壮体魄,提高生产运作效率。精益生产所到之处带来的成本节约,让人们看到了生产方式转变所带来的巨大威力。就如台州的杰克公司,虽然遭遇缝纫机行业低谷时期,仍旧能够保持平稳盈利,成为行业的一道风景,精益生产作用可谓不小——缝纫机产量提高40%以上,直接增产数千万元,而精益生产有效的生产布局,更使用地面积做到了最为紧凑,确保了利润的最大化。用杰克公司董事长阮福德的话说就是在仅有的70亩土地里,创造了6个多亿的生产总值,足可以与人“亩产论英雄”。
未来,原材料、能源资源的不断耗尽,土地资源的不断紧缺,必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绊脚石”、“拦路虎”, 而其导致的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滑,更是击中企业生存之要害。走精益之路,不失为一条化解用地瓶颈、应对材料涨价和确保企业生存发展的“锦囊”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