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加油价和人民币升值“两害”取其轻
汇率升值会通过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起到压抑通胀的作用,而升油价的直接影响是通胀性的,会导致成本提高.关注中国领导人最近的讲话可以发现,金融安全和经济增长,已经取代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成为中国决策层最关心的问题.石油价格在140美元的水平居高不下,外需明显放缓,中国出口增速放慢已成定局;而稳定食品价格,令通胀得到控制.
从2005年以来的政策实践上看,汇率升值和理顺价格起初齐头并进,之後前者推进的速度要快于後者,这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问题出现,而汇率升值可以帮助缓解进口通胀.但年初以来决策层的考虑有所改变.中国通胀不是进口型的,汇率升值没有太大的作用,而国际油价大幅飙升,又使中国的政策回旋馀地愈来愈小.同时,人民币大幅升值和外需放缓的压力逐渐显现,中国出口增速的放缓趋势已经确立,这个时候保住就业就成为首要任务.
从人民币远期市场已经可以看出风向的变化.6月20日,即北京调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天,一年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价为6.4515元.但两周後投资者反而调低了对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期,7月4日市场一年後人民币报价变成了6.5060元.
保就业成新重点
汇率升值直接影响出口行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人民币汇率最近三年升值了20%,大量类似的企业已经难以为继.而理顺能源价格,提高能源成本,也能够改善中国出口结构,损害的不过是一批盈利相对好,活得还不错的高能耗企业的利益,不至于让它们活不下去.
中国人民币快速升值,多重紧缩政策和萧条的外需,正将纺织业等以低成本取胜的"中国制造"推向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境地.根据调查,目前有三分二的纺织企业利润率仅0.62%,如果政府不施以援手,这些企业将陷入绝境,约1,500万人的就业将受到威胁.海关数据显示,5月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金额同比增长8.2%,延续下滑态势.其中纺织品出口增长23%;服装出口减少0.6%,为近年来首次负增长.
除了纺织等行业之外,中国政府也在担心整体贸易形势风险加剧.商务部长陈德铭上周在出口大省--浙江进行调研时表示,目前政策层面将不会有不利于制造业的调控出现.5月末广东省中山市政府就召开全市动员大会,要求"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出口".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作为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化纤行业1-5月份利润同比下降了26.8%.全球最大缝纫机厂商--飞跃集团也因为需求下降欠下银行10多亿元贷款,濒临破产.
前中银国际总裁李山认为,快速升值的人民币和疲软的美国经济不利中国的出口行业,更会严重损害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李山说,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在走向世界强国的过程中都经历过贸易顺差的阶段,中国就是要保持贸易顺差来促进经济的腾飞.
理顺价格长远有利
无论是汇率改革,还是理顺要素价格,都能够帮助中国经济的转型,最好两者并驾齐驱.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最好的改革时机已经过去了.出口明显放缓,而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只能选择提高成品油价格来平衡经济.
今年以来亚洲国家纷纷提高国内油价,同时干预市场以防止本币贬值,可能也给了中国政府启示.油价有必要逐渐和国际接轨,否则中国将会补贴全球.另外货币升值的预期可以很快改变,中国有必要悠着点,给人民币留点余量.
汇率升值和升油价对通胀的影响截然不同.在当前通胀水平仍然较高的情况下,以升油价取代货币升值的政策思路,既彰显了政策制定者推动节能减排、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决心,也是中国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国际油价持续不坠的情形下,一个非常现实的政策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将中国成品油价格和国际接轨的政策实际上是雷声大,雨点小.最近两年国际油价涨了两倍,而中国通过三次加价後,国内成品油价格只不过涨了43%,实际上和国际水平愈拉愈远.但考虑到理顺能源价格对减少环境污染的长期好处,决策者应该把它作为中国调整经济不平衡的首选政策.
(以上专栏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