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世界鞋厂”之忧

      多做多亏港企掀逃亡潮

    “随着各种不利于出口因素的进一步加剧,做加工贸易的鞋类企业,最困难的时刻应该是今年的5、6、7月份”。经营鞋业出口多年、曾经担任过香港鞋业商会会长的高柱这样预测。那个时候,大量举步维艰的企业倒闭,都是预料中的事情了。高柱也表示,随着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加工贸易政策收紧等多重因素的进一步加剧作用,加工贸易类企业遭遇的出口危机,也将继续延伸和扩大。

      选择缩小工厂规模,或暂时歇业是不少做出口的工厂,目前所能采取的最直接手段。高柱也表示,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打自有品牌做内销市场固然是最光明的出路,但是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据了解,不单单是制鞋业,服装、家具、玩具等传统的加工贸易类产业中,选择暂时歇业和缩小生产规模,几乎是这些企业为应对出口萎缩不约而同采用的方式。加工企业选择这样的做法来应对困境,是无奈之举,也是消极之举。有港商协会的负责人如是评价。

      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今年年初的调研也显示,在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美元不断贬值、美国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预计2008年国内将有1/3的面向出口的中小纺织企业倒闭。

      鞋厂倒闭归结为三个原因

      造成沿海地带部分鞋厂倒闭的根本原因,是这些鞋厂的产品是完全竞争的,没有定价权。而知名品牌的鞋子就不再是完全竞争的产品,而是具有某种垄断特征的产品了。一旦一个产品具有了垄断属性,就可以有定价权。成本上升了,价格就可以水涨船高,顾客照买不误。要获得定价权,就必须依靠创立自己的世界名牌。这是珠三角鞋厂倒闭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这两年,不时听到著名制造基地珠三角的负面消息,最近突然看到珠三角千家鞋厂倒闭的新闻。据说,那里不少鞋厂已经准备外迁。于是,很多人忧心忡忡,并积极寻找对策,以图重振珠三角鞋业。

      鞋厂大致把倒闭归结为三个原因: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人民币升值确实是工厂倒闭的直接原因之一,但是人民币升值是对美元来说的,对欧元却一直在贬值。珠三角的鞋不但出口美国,还大量出口欧洲,对美国的出口下降,对欧洲不应该下降太多吧。再说,对汇率变动的风险,也不是没有应对的办法,如改变结算的币种,不用美元而用其他货币,以及外汇掉期,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至于人工成本上升,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伴生物。正是靠着成为制造业的基地,珠三角等许多地方逐渐富裕起来,于是,土地、房租等的价格上涨在所难免,由此造成生活费用上升,所以,人工成本的上升是产业聚集的必然结果。同时,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既是劳动者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至于《劳动合同法》,不过是把本来属于员工的权益规范化,工厂总不能以侵害员工利益作为运转的前提吧。所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至多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把鞋厂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罢了。

      总之,这些原因加起来解释的仅仅是:生产成本为什么上升。但是,成本上升并不一定就导致工厂倒闭。耐克鞋的成本也在上升,为什么就没有倒闭?

      如果这些都不足以解释鞋厂倒闭,那鞋厂倒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这些鞋厂没有定价权,在人民币升值和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鞋厂不能提高产品价格,而一旦成本超过价格,倒闭就在所难免。

      不能提高价格,是由制鞋业的内在属性决定的。制鞋业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定价权,鞋的市场价格是全世界所有鞋厂和消费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粮食的价格由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决定一样。在这个意义上,制鞋和种粮食没有区别。

      所有的鞋厂只能接受这个市场价格,而无力改变这个价格。虽然珠三角号称“世界鞋都”,产量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但这是就总量而言,就单个鞋厂来说,没有任何一家鞋厂的规模大到能影响价格的程度,就如世界最大的农场都不足以影响世界粮食价格一样。

[1] [2] 
  • 相关阅读
    1.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品牌们终于对「数字化」出重拳了?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