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皮具之都”路在何方

      “狮岭制造”遭遇天花板
     
          狮岭镇政府表示,未来的三五年,决定着“中国皮具之都”的狮岭是龙还是蛇。但目前看来,不管是联营模式,还是正在推广的“一村一品”战略,都未产生理想的效果。这个中国皮具行业旗帜性的产业集群面临着产业转移升级的痛苦抉择。
     
         “皮具之都”路在何方
     
          “狮岭制造”从20台缝纫机开始

      面积160平方公里、下辖23个村的狮岭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西北部,整个镇从事皮革皮具生产的企业有430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余人,年产皮具超过5亿只。像徐先生这样100人以下的中小规模加工厂占了将近一半的比重。狮岭制造的皮具在国际市场上也举足轻重,它的出口量占到全国的60%~70%,欧洲市场上50%的中低档箱包都来自狮岭。

      “整个花都最靓的车都在狮岭,在新华最好的楼盘都是狮岭人去买!”狮岭皮革皮具商会副秘书长黄耀新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道,正是皮具行业的兴起,让这里成为当之无愧农民脱贫致富的典型。

      狮岭镇之所以走上皮具加工的路,其实属于偶然。

      狮岭镇既没有生产箱包的资源,也没有加工的历史,狮岭义山村的村民守着人均不到一亩的耕地,没有其他副业。1970年代末,一位钟姓的当地村民凭借几千元接手了村委会的五金厂。在村民拼凑出来20台缝纫机的生产环境下,第一只皮包终于走出这个作坊式的加工厂进入市场。然而,因为技术质量问题,百货公司等渠道拒绝了这批产品,于是有了村民早上四五点钟起床,拉着产品坐火车到广州的火车站、上下九摆摊销售的风景。不过,在有利可图的前景吸引下,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1980年,皮革个体户一个接一个出现了,很多人在作坊学会技术后都选择自己开厂。据狮岭皮革皮具商会一位人士的介绍,1985年,有71户人家的第二生产队就有50户开设皮具加工作坊。到了1990年,义山村已经有近60%的人在做箱包的买卖和销售。随着临近村民的效仿,整个狮岭镇的皮具产业红火了起来。

      在另一条老街上,卖原材料的小店悄然开张,再到后来,大部分个体户转为生产其他配套环节的生意,拉链、金属扣、车缝线、皮料、胶水、织带、机械设备、包装材料等在狮岭镇均有供给,形成了皮革、材料辅件交易、皮革加工、皮具制造、产品贸易、物流等相关服务的皮革皮具产业链,“中国皮具之都”的雏形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

      这个8万人口的镇吸引了十来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加入皮具生产行业,一些早期来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后来也成了老板。不过,在黄耀新看来,他们都是在赌一把,“输和赢都会走的”。

      2000年左右,浙江的老板开始来狮岭投资建厂,“开得也比较大。”黄耀新说,当时落成的皮具城大部分租户都是这些老板们。这个过程中,蒙娜丽莎、天宝、斐高等一批本地企业茁壮成长,与保兰德、华尼等外来企业成为狮岭屈指可数的皮具大户。而更多像徐先生的中小皮具厂则密布在狮岭镇上,“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活法。”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形成了众多业务协作的关系网络。

      由此,狮岭镇的名片贴上皮具的标签,皮革皮具交易总量为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原、辅材料生产与销售中心。如今,狮岭的皮具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广州市的60%,占广东全省的35%。

[1] [2] [3] [4] 
  • 相关阅读
    1. 新品亮相丨让你无法错过的“缝制好帮手”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W20步进罗拉车的十八般武艺
      都在说工厂 阿里1688产业带跟犀牛智造什么区别?
      杰克“野狼团”徒步登山,练体魄,强意志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