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缝纫机小区”刘寨村

         一个1700多人口的村子,竟然集中了31家缝纫机零配件加工企业,这么高的密集度,令初次听闻的记者不禁吃了一惊。带着这份好奇,近日记者来到了这个西北地区最大的缝纫机零配件加工基地——临潼区新丰街办刘寨村。

      刘寨村的缝纫机零配件加工企业,都集中在一个毗邻公路的加工小区。走进小区主干道,两侧厂房林立,虽是一家一厂,外表看去,却更像一个个规格统一的车间。循着轰隆隆的车床声,记者走进了村民刘志民家的工厂。

      在这个300多平方米的大车间里,车床、钻床、铣床等10多台机械,整齐地排成两行。十多个工人分工作业,有的切坯,有的钻孔,有的打磨,把一块块钢锭加工成统一规划的零件。别看厂子不大,一个月的产值也有20多万元。

      据村支书李武号介绍,刘寨村村民世代以务农为生,后来依靠给标准缝纫机厂提供配件,村里的缝纫机零配件加工业开始兴起。以前这些村民都是在家里办厂,邻居经常受到噪音骚扰,而且厂子的规模逐渐扩大,小小的农家院也难以容下。于是村上调整了土地,完善了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起了加工小区,把家庭工厂都集中到这里。标准缝纫机厂专门在小区设立了质量检测站,就近取样检测,统一包装运输。

      随着产能的扩大,这些家庭工厂也不再满足于缝纫机零配件加工。像村民刘志民、李忠峰,不仅给标准缝纫机供货,还为法士特、陕鼓、陕重汽等加工零件。

      除了家庭工厂外,刘寨村还拥有村民小组集体企业——刘寨缝纫机配件厂,厂房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工人200多名。村民还在新丰工业园开办了缝纫机整机生产厂,生产自主品牌海虹牌缝纫机,已经具备年产10万台的生产能力。

      李武号告诉记者,在零配件加工业的带动下,村里还建起了与之配套的纸箱厂、加油站,截至2007年底,刘寨村年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7800多万元,占到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96%,村民人均纯收入5500多元。富裕起来的刘寨村不仅实现了村内全部道路的水泥化,建起了省级标准的农村卫生所,还成立了锣鼓队、篮球队、秦腔自乐班,村民的生活质量正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