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汉正街重新青睐自产服装

      沉寂多日的汉正街第一大道开始新一轮招商活动,金座、银座泛首层和首层的500多个铺位,将分别经营汉派自产女装和男装。有人士发问,汉派加工服装卷土重来,是否意味着汉正街服装经营重走低端老路。

      汉派加工服装扩张版图

      “汉正街涅槃重兴计划的代表作”、“汉正街商贸旅游区的核心”,第一大道开街时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事实是,品牌服饰之路,第一大道没有走通。

      对于此番调整,第一大道运营负责人张松解释:“经过市场检验,汉派加工服装才是汉正街的生命力所在。”

      无独有偶,汉正街中心商城三楼也由品牌男装卖场转向经营加工女装,消息一传出,2000多个做加工的商户预约进场。

      种种迹象表明,汉派加工服装正在汉正街扩张版图,不再委身于街边巷内,而是在大型批发卖场“登堂入室”。

      经常在汉正街打货的彭女士对此现象既喜也忧:“大卖场环境好了,但成本上升,服装批发价是否也要上升?”

      加工服装也要创品牌

      2005年底,汉正街永宁巷的一场大火,把近6000家小作坊逼出汉正街。当时有人断言,汉派加工服装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谁知这正是加工服装扩大规模的一次契机。

      黄炳贵做汉派加工女装已有15年。作坊时代,日产量不到千件,他搬迁到后湖后,日产量翻了三倍。

      他说,汉正街号称“买全国、卖全国”,真正卖到全国的只有服装,尤其是女装。物美价廉、跟进潮流快,是两大“杀手锏”。夏季女装单件均价20元左右,一个款式可批发两三万件。从2002年开始,江浙、广东商人开始“回流”到汉正街打货。

      汉正街管委会市场发展办主任朱建新说,当年迁出的近6000家作坊,今天已膨胀至万余家。

      不过,汉派自产服装中只有三分之一有注册商标,大量还是属于中低端,“水货”几乎是其代名词。

      即将入住第一大道的周老板说,汉派自产服装要打造品牌,才能形成汉正街服装产业的支撑力。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