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台州外贸出口:处变不惊突重围

     ——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年中述评(下)

      今年上半年,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我市外贸工作负重前行,保持了运行平稳持续发展的态势。

      据统计,外贸自营进出口67.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全省排名实现向前移位,由原来的第6位上升到第5位。数字的背后,是“台州制造”变挑战为机遇的胆识,化压力为动力的坚韧。

      然而,受“三率两价一危机”(即汇率、利率和出口退税率上调,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提高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等六大促进成本上升的因素同时汇聚)的叠加效应影响,我市外贸出口压力仍较大,虽然保持了高位运行,但呈现逐月回落态势,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我市外贸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当前正处于工业经济加快调整和创新、转换发展模式的关键时期,宏观环境的变化,无疑是一种倒逼机制,为“台州制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生养休息、练好内功、开展新一轮创业创新的有利时机。

      直面危机,克难奋进,台州工业出口逆流前行

      出其不意,情理之中。在国际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影响下,国内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上半年PPI指数整体涨幅达到7.6%,6月份达到创纪录的8.8%,特别是机电、化工等行业原材料价格涨幅多在20%以上,这对于以制造业为主的我市经济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消化原材料涨价成本难度很大。

      从出口交货值看,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44.1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销售产值低5.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7.6个百分点,仍处在低位增长。

      尽管“台州制造”在外贸出口中遭遇寒流,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张曦认为,从长远来看,当前面临的困难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阵痛”,企业只要化压力为动力,练好内功,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就不难在博弈国际市场中赢得主动。

      应对当前出口的种种困难,需要冷静分析,沉着应对。 如何从“三率两价一危机”中突出重围,企业当务之急应该控制好成本,并且保持资金的融通,通过提高效率和附加值来产生效益。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的资源涨价也正是对先前资源价格的纠正,淘汰一批效率低下的企业,让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企业,这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

      我市的缝制设备行业整体不景气,其主要原因,一是出口美国市场大幅减小;二是国内江苏、广东等地大量纺织服装企业关停,连累到国内缝纫机市场下滑;三是巴西、印度等国家受通胀影响,购买力下降。

      放眼我市工业出口在困难中负重前行,不乏亮点。一是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汽车及配件、医化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如汽摩及配件出口增长41.4%,船舶出口增长3.5倍,医化产品出口增长44.4%。二是出口市场结构有所改善,美国市场比重不断下降,欧元区市场所占比重继续上升,非洲、拉丁美洲、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增幅均在40%以上。三是加工贸易比重不断上升,前5个月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长了47.8%。

      “倒逼机制”促使出口企业不断地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海正药业是一家出口导向型的制药企业,出口比重超过70%。面对原材料、能源涨价、汇率、出口退税等减利因素,海正坚持眼睛向内,依靠技术创新挖潜力,改革工艺,降低单耗。今年1至4月已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实现成本降低3126万元,预计全年降本达到1.3亿元。

      浙江市下喷雾器有限公司变机遇为挑战,变被动为主动,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开发符合EuP指令的产品,在欧盟市场重赢“话语权”。

      练好内功,转型升级,创业创新激发潜在优势

      博弈“世界棋盘”,走活“台州棋子”。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创业创新、建设“三个台州”的战略构想,针对当前宏观形势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共渡难关,增强发展信心,同时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预警工作。

      近阶段以来,众多领导集中调研台州制造业,密集召开各类外贸企业座谈会、培训会,对重点困难企业专门帮扶,坚定企业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信心。特别是起草并拟出台《关于促进我市对外贸易稳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增加安排外贸扶持资金;编制《台州市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用足用好国家扶持政策,抓紧起草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支持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若干意见》,为台州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分设的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产品性能试验与质量检测、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训三个平台中心均已挂牌成立,将为我市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企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越是艰险越向前”。我市进出口企业从来就不缺乏面对危机的勇气和应对危机的智慧。凭着超强的国际化经营意识和迅捷的快速反应机制,“台州制造”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和决心不减。上半年全市有从事进出口实绩的企业2780家,同比增加422家,其中出口2679家,同比增加395家,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市场达198个,同比增加了5个。

      7月21日,市70精英企业家俱乐部应运而生,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企业家队伍快速成长壮大,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化解人民币升值的经营压力的战役中,台州企业家更是不乏经典之作。一是积极调整竞争策略,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二是加快企业“走出去”。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有效时机,开始积极“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在境外建立工厂转移过剩生产能力,有效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缓解成本压力,规避贸易风险,提高竞争力。三是采取多种方式规避汇率风险。企业普遍采取押汇、套期保值、出口信用保险等措施减轻因汇率变动带来的经济损失,利用外汇买卖、结构性存款、远期结售汇、远期利率协议等实现保值盈利。

      从贸易结构上来说,调整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促进外贸出口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已是势在必行。此次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助于提升我国目前出口贸易结构,同时增加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购买力,促进外需与内需协调发展,加快启动国内需求,形成内外贸结合的发展态势。

      有鉴于此,星星集团不断加大对国内市场的营销拓展力度。去年12月,在国家“家电下乡”试点项目招标结果中,我市星星集团公司16种规格的冰箱、冷柜产品顺利入围。他们希望通过有效的品牌辐射及推广,能够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国内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