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缝纫及缝线的张力原理及应用2

      3. 线迹形成的本质 — 缝线正负张力的切变作用线迹是由一个或多个线环互相穿套或嵌套形成的。缝线的线环形成是缝线拉伸张力(正张力)切变成压缩张力(负张力)的结果。

     

      图4⑴表示了机针线环的形成原理。在机针进程极限位置上回退瞬间,缝线在针孔处回折点的受力情况由针孔上壁施加的拉伸张力切变成针孔下壁施加的压缩张力,实验证明:一维挠性体由拉伸切转到压缩时的变形特征是弯曲,所以,拉伸时,缝线回折点的“闭合”双线形态在压张力作用下弯曲向外张开,形成了线环。由于缝线从长针槽侧穿入针孔,长针槽对槽内缝线有摩擦约束力,结果迫使线环只能在长槽对面展开。随着压缩变形增大,线环宽度也随之增大,回退到一定高度后,这种变形失去规律。一般情况是:机针回退2毫米左右时,钩线器(如梭尖、弯针、线叉等)插入机针线环最佳,此时线环宽度值为最大值。缝纫机设计时,机针和钩线器的时间配合就应根据这一现象来确定。

      

     

      例1 机针针缺口和装针方向

      机针回退压缩缝线后抛出的线环大小还不能保证钩线器百分之百地可靠穿入,高速缝纫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因此在针孔上方加工成 凹形的针缺口(见图4⑵),图中易见针缺口的作用就是增加机针抛出线环的宽度ΔH,保证钩线的成功率,也就是有效防止跳线。

      分析结论:确定装针方向的方法是“针缺口对准钩线器”,操作者只需了解机针和钩钱器的相对位置(前后或左右)就可以将正确的装

      针方向确定。

      例2 线环位置和针柄结构

      缝线的主要特征参数有四个:直径(纱线号数和股数)、材料、颜色、捻度和旋向。其中捻度形成了缝线中纱线的的扭变形,机针抛出线环后,在负张力的作用下,缝线处于松驰的弯曲状态,当捻度过大时,缝线会产生退捻效应,将加捻时的扭变形释放出来,其结果是使线环发生偏转(偏转方向和线的旋向有关),偏转现象使线环不能正对钩线器,供钩线器穿入线环的有效面积大大下降,严重时会导致连续性跳线。

      分析结论:

      ⑴ 缝线的捻度应该在规定适当范围内选用,有条件的应该标准化;强捻缝线使用时要注意扭变形作用的影响。

      ⑵ 克服线环偏转有效而简单的方法是将机针针柄制成圆柱形结构,通过微调装针方向,使偏转的线环能正对钩线器。工业用缝纫机针采用了圆柱形针柄结构就是出于这种原因。应该指出,家用缝纫机机针采用有定位平面的针柄结构,装针方向不能调整,原因是操作上带来方便,满足不经常使用缝纫机的人的需求。

      4. 线迹结构质量 — 缝线张力的调整

     

      作业时,保持线迹标准结构稳定的条件是:

      ⑴ 各线环之间所需的张力值必须调整到位;

      ⑵ 整个穿线途径上提供的张力必须稳定

      因此,提供张力的主要装置 — 张力器的制造质量尤其重要。

      例1 包缝线迹(504线迹)和包边线迹(505线迹)的结构调整504线迹的标准结构(图5⑴)是在布边处有一根连续的上弯线针缝线3,在同样的作业参数(包缝宽度和针距、车速等)下,减少机针缝线1上的张力,增加下弯针缝线2的张力,略微增加一些上弯针缝线3的张力,就可以将504线迹结构转变成505线迹的包边结构(图5⑵),在布边上有二根连续的缝线。

      

     

      例2 线缝弹性和线迹张力

      弹性面料服装缝纫时如内衣等,要求线缝有较好的弹性,能和弹性面料一起伸缩,线迹不会绷断。线缝弹性取决线迹的结构、缝线材料和线迹张力。应用张力原理不难证明:“在同样的线缝长度下,用线量越多张力愈小的线迹形成的线缝弹性越大”。因此针距愈小,即针脚密度愈大(针/厘米)、多线环穿套的线迹和尽可能小的张力控制能满足弹性面料对线缝弹性的要求,这也是弹性面料常用绷缝线迹的原因。

      图6表示了401号双线链式线迹针脚密度和线缝弹性的关系, 针脚密度一般不超过5-6针/厘米

     

      

     

      5. 张力补偿器的应用 — 张力均匀

      根据张力原理中第三条,缝线上张力波动性要小,即张力值稳定,张力T的张力变化量ΔT要尽可能小。因此,设计穿线路径时要考虑:

      在一个线迹循环中张力峰值过大时,要让它降下来(一般发生在收线位置),当张力变小,甚至为零时,要让它增加(一般发生在线环穿套完成后的时刻)。

      张力补偿器工作原理是:利用穿线路径长度大小的变化,在缝线长度变大或变小的瞬间,达到张力的变小或变大。平缝机上挑线簧就是补偿器的一个实例(图6⑴)。

      缝线T — ε变形公式:ΔT = K ·ε= K ·

    式中

     

      K — 缝线弹性模量,常数

      ε — 缝线变形值

      ΔL — 缝线伸长(或收缩量)

      L — 穿线途径长度

      当张力T值变大时,缝线变形量ε增加,缝线伸长ΔL。补偿器的弹簧(由弹性模量小的材料制成)受大张力作用弯曲,从线路Ⅰ位置到Ⅱ位置,瞬间穿线途径长度减少,由此,缝线释放出的多余线量ΔL′,立刻抵消了受大张力作用下增加的弹性变形值ΔL,结果使缝线上的张力T下降;反之,当缝线张力T变小时,缝线变形量ε为负值,缝线收缩量为-ΔL,弹簧受张力减小而上抬,线路从位置Ⅲ抬高到位置Ⅱ(或位置Ⅰ),瞬间,缝线5的穿线途径长度增加,途径长度在极短时间内突然增加的量+ΔL′抵消了张力变小缝线的收缩量-ΔL,也就是增加了缝线张力。

      例1 穿线途径长度和张力稳定性(ΔT)的关系由T —ε变形公式可知,在同样±ΔL下,穿线途径L愈长,ε值就愈小,ΔT值也愈小,也就是说:张力波动值ΔT愈小,缝线上张力愈稳定。

      因此,缝纫机设计时可以通过增加穿线途径长度来达到张力补偿的目的,这一结论在多针多线绷缝线迹的缝纫机上可以获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服装设备应用 缪元吉 徐新友 编著 1999年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 服装设备与生产 缪元吉 方芸 编著 2002年 东华大学出版社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