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承接珠三角鞋业产业转移 破解发展难题

       广州北行60多公里,是山清水秀的清新县城,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被誉为珠三角的“后花园”。过去由于总体经济基础薄弱,这个距离省会最近的山区县,也是广东省16个欠发达县之一,曾被称为经济大省的“寒极”地带。

      近年来,清新相继摘得“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首批旅游强县”、“中国乌鬃鹅之乡”等名号,并连续4年夺得广东县域经济增幅全省冠军的好成绩。什么原因使建县仅20年的无名山区小县由默默无闻的追兵变成了全省山区的标兵?是谁叩开了这扇遮掩多年的山门?是谁烘暖了这片邻近珠三角的“寒土”?答案就是科学发展观。

      “双转移”对接珠三角  破解山区发展难题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中,清新县查找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广东推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推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的“双转移”重大决策的契机,谋划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之路。

      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清新县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长对接“珠三角”的“短板”;通过加快大工业园区建设,加长集约经济发展的“短板”。今年上半年,清新县共引进项目29宗,合同投资金额达155亿元,其中有4个投资超过20亿元的大项目,第三产业和新型工业成为重点。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清新县加快产业集聚,实现产业发展由“散”转“聚”,以华硕、万帮为龙头的制鞋业去年实现产值60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30%以上;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实现企业规模由“小”转“大”;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本地传统名牌产品如研磨材料、清远鸡、乌鬃鹅等,形成规模、形成基地,提升品牌和效益。

      正在清新县山塘镇规划建设的250亩研磨抛光材料生产基地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产生的。山塘镇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研磨抛光材料(布辘)生产基地,2007年该镇研磨抛光材料总产值3.5亿元。300多户生产企业分散在各家各户,多是弱小散乱的手工作坊。规划中的生产基地按照“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壮大规模”的原则,促使这些小作坊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目前,清新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53家,形成了制鞋、建材、陶瓷、纺织、布辘、电子、食品加工等7大特色支柱产业;“一畜(生猪)、二禽(清远鸡、乌鬃鹅)、三水(优质水稻、优质水果、优质水产)”的商品式、基地化、创汇型生产格局。今年上半年,清新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47亿元,3项同比增长37.7%、22%和31.8%。

      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走进清新县太平镇盈富工业园,道路宽敞,绿树成荫,干净的厂房屹立在一片绿色的草地上,给人以“人在花园中,花园在园区中”的感觉。在清新,这样的景象比比皆是。

      建设在绿色山岳中的马岳工业园,不远处的原野上,薰衣草基地盛开着芬芳的鲜花,几百亩番石榴果园已经硕果累累。这里已经成为有公园、有公寓,请得进企业、留得住人才的漂亮社区,吸引生产国际名牌运动鞋的大型鞋业公司把工厂和研发中心都搬来。

      在清新县,像这样的工业园区中,规模以上企业153家,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01亿元,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县的94.8%。

      经济发展了,清新县领导明确表态:“绝不牺牲环境来发展,决不造成工业污染,走生态环保立园建园之路。”为此,该县还改变招商思路,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符合环保要求的大项目及具有先进生产水平的项目,关停、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同时在干部考核中引入了绿色GDP元素。在工业园建设中,坚持经济指标与绿色生态指标并重的原则,各项设施均严格按照国家消防、环保等建设要求,把保护生态环境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与发展的和谐统一。

      近几年来,清新一方面保持县域经济增幅全省第一,另一方面也保持了各项环境指数居全省前列。2007年,全县GDP综合能耗1.06吨标准煤,其中第二产业增幅60%,工业能耗增长29.7%,远低于工业增长速度。

      好的生态环境迎来八方客,清新县也连续4年全年接待游客量、旅游营业收入在广东省67个县中排列第一,成为中国旅游强县、远近闻名的温泉之乡。

      促进劳动力转移 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今年6月,来自清新农村的刘金华、廖金榕、潘海锋等刚从县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就分别被推荐到广州本田汽车公司、珠海格力空调公司、邝记(清新)环保排气管有限公司工作,月均收入超过2000元。

      家乡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在外地打工的青年回乡务工。“很高兴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能找到这份好工作!”在华硕鞋业有限公司工作的山塘镇农民刘连娣对记者说,她中专毕业就到珠三角打工,一听说家乡也有条件好的大企业搬迁过来就赶紧回来了,现在她每月工资1500元,还享受企业福利。

      据清新县劳动部门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共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20032人,完成全年转移3.2万劳动力任务的62.6%,主要是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本地企业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开展以来,清新县把促进劳动力转移作为检验活动真正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来抓。对有条件输出劳动力的农户,免费进行技能培训,然后推荐就业;对适宜发展种养业的农户,免费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发展项目;对缺乏劳动力的农户,输送其子女就读技工职业学校,为今后脱贫打下基础;对确无致富能力的老、弱、病、残农户,纳入低保。

      科学发展给县域经济提速,更为百姓带来实惠。今年以来清新县开通了县城内外多条公交线路,解决县城居民出行难问题;启动了可惠及13万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领先全省山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