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弯针成缝器在针织物缝制过程中的跳针现象
弯针成缝器在针织物缝制中,是形成包缝、双线链缝、绷缝等线迹的必要机件。现在服装厂的订单大多是小批量、多品种,而且针织面料变化多,各种合成纤维面料不断出现,致使服装厂成衣车间产品的面料频繁更换。由于服装面料的软硬、厚薄不同,在服装加工中造成缝制设备跳针现象时有发生。根据笔者多年的维修经验,在缝纫时出现跳针现象,我们先更换弯针,更换缝线,然后再观察弯针与机针的配合,进行一系列的弯针与直针、直针与护针和直针高度等的调整。下面我们先分析弯针,然后再从其它几方面进行考虑。
弯针钩尖用来穿过直针或其它成缝线钩所形成的缝圈,弯针钩尖的锐钝将直接影响缝纫效果。如果弯针钩尖太钝,一般情况下,就不能顺利地穿入直针所形成的线圈;如果弯针钩尖太锐,往往在穿入直针所形成的线圈时就把缝线踏断。弯针钩槽用来引导弯针线,所以钩槽内一定要光滑,便于弯针线正常顺利地输入,如果弯针钩槽不光滑,会造成弯针线断线。如果发现跳针现象,应先检查弯针是否符合要求,而在形成链式线迹的绷缝机上,弯针除有穿入机针线圈的动作外,还要检查机针中心是否作纵向移动,以便直针穿入底线三角线圈。其纵向移动的距离S2可以由以下公式近似确定(图2)。
直针的高度、下弯针的引量、上弯针的引量在服装加工中,要根据各种机器的型号,依据机器的原始技术数据来调整直针的高度和上、下弯针的引量。有的维修人员为了使直针所缝线圈增大而降低直针的高度,这样虽然便于弯针能顺利进入缝线线圈,但是减小了直针的高度,实际上等于增大了直针的摩擦力和缝线的摩擦力(因为每一段缝线在缝制过程中都要穿过缝料达6次以上),致使直针容易断裂,缝线也容易断,造成缝制成本提高。
3 弯针与缝线间的张力的关系
缝线张力的大小对弯针的作用很大,对跳针和线迹不良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发现有跳针现象发生,应调整缝线间的平衡,缝线如果太紧,则下弯针变紧;如果上弯针线太紧,则下弯针线变松,缝线变紧。
调整时,需考虑到如果某一条缝线太紧时,可能会使另一条缝线变松。如果缝纫机高速运转时,应尽可能将弹簧压力调弱。弹簧的强弱,可依据缝线张力的不同而变化。
4 弯针与缝线的关系
服装加工中,我们往往发现更换缝线时,常常会出现跳针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缝线的捻度不一样或捻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所以缝线的捻度要适中、均匀。如果捻度过大,成缝过程中缝线形成的线圈容易产生扭曲变形而使弯针不能顺利穿入而产生跳针。
测定捻度是否适中的简易方法是取一根1m长的缝线,握其两端变成线圈,此时缝线会扭成线圈,此线圈的数目为3~4个比较合适。掌握好缝线的捻度,对减少缝纫过程中出现的跳针现象会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我们主要以包缝机的弯针为例进行探讨,另外绷缝机在针织品缝制中的使用也非常普遍,绷缝机的弯针与收线器的配合关系对缝制过程中出现的跳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与包缝机的调整方法有很多相同之处,也可参考以上方法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