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企业值多少钱
严格地说,企业的价值是由企业未来的赚钱能力来决定的。
然而,世事难料,企业明天的事谁能说得准?不论管理多么好的公司,不管CEO、CFO和财务专家们怎样绞尽脑汁,对企业明天能赚多少钱的预测,充其量也只能估算一个大概,并且,还必须加上一句必不可少的前缀:“在政治、经济、市场和公司没有重大变化的前提下,我们公司有可能在2005年实现N元利润。”
可是,在我们记忆还都新鲜的过去十几年里,经营环境有哪几年“没有重大变化”呢?1993年的通货膨胀,1995年的宏观调控,1997年的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1年的“9·11”,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海啸。能预见这些重大变化的只有上帝。
因此,常人—公司董事会主席、CEO和CFO、公司的审计师和股票分析员,如果能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本企业未来能赚多少钱,更多的是靠幸运,而不是单靠科学。
企业的价值不交易永远不知道
如果,一个企业未来能赚多少钱不能事先计算出来,那么企业的价值—未来的赚钱能力,当然就更不知道了。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企业的价值计算不出来,为什么世界上每天都发生着企业并购和股票买卖?难道那些毕业于牛津、哈佛,整天盯着电脑的投资银行家都在蒙事儿哪?”
其实不光他们,就是整天算账的会计师们,最多也就是在计算企业的参考价值。
这些专业人士同卖菜的农民和买菜的家庭主妇一样,不进菜市场,永远不会知道菜的真实价钱:大萝卜今年丰收了,市场上卖得就便宜;碰上非典了,人们抢着吃萝卜,萝卜又涨价了;听说萝卜不管用了,要喝醋才行,萝卜又落价了;连续下了三个星期的雨,萝卜运不进城,萝卜价钱又涨上来了。
同样道理,企业的价值也是由市场买卖双方,根据自己口袋里的钱和个人需求,以及对天气的判断,讨价还价“砍”出来的。企业的价值不交易永远不知道,企业买卖成交了的价钱和股票当天的交易价,就是企业的价值—买卖双方对企业未来赚钱能力的判断。
当我在香港任华润创业的总经理时,有很多朋友曾问我:“你们公司的股票现在能不能买?”其实,他们实际是要问:你们的股票现在是不是低于你们公司的价值,将来能不能涨?
我只能很无奈地回答:“我不知道。”不是我职业操守特别强,而是我真不知道。
可是,无论我怎样解释,有些朋友始终不相信,认为我不够意思,曾背后骂我:“他当着董事、总经理都不知道该不该买,这不是装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