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平:解读麻纺行业企业竞争力表现
近些年,伴随着麻纺织技术进步和行业的快速发展,麻纺织产品独有的特质诱发了消费需求。这不仅使麻纺这个最古老的传统纺织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成为麻纺行业企业加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强劲动力。
在2007~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测评活动期间,《纺织服装周刊》采访了中国麻纺工业协会理事长张世平,请他谈谈麻纺行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产业潜质和市场需求决定行业发展空间
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采访时,张世平理事长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谈行业经济运行方面的结果性指标,而是从麻纺织本身谈起,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麻纺行业的特点。
“麻纺织业的产业链长,从长远发展看,产业的带动作用大。从农业的育种、种植,到麻纤维、麻织物的生产加工,最后到麻制品、衣着服饰的设计生产销售,整个产业链覆盖面很广。”张世平略带感慨地说,麻类纤维是一种对环境和社会发展非常亲和友好的生态资源,生长速度快、可再生、废弃物可降解,麻类作物的种植不占用良田,滩涂盐碱地都能种麻。种植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麻类纤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保型天然植物纤维。
目前,我国主要天然纤维––棉花的缺口仍然较大,而化纤原料的进口依存度更是在50%以上,纺织业的原料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国的麻纤维资源十分丰富,加快麻纺行业的发展对改善纺织纤维原料结构,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麻类纤维先天具备吸湿透气、防霉抗菌、抗紫外线、无静电等优越特性,因而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麻类作物的种植、生产加工过程,具备许多其他纤维原料无法比拟的绿色生态特征,这赋予了麻纺终端产品“天人合一”的时尚价值。麻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被看作是高贵和高档的象征,好的麻纺织品的售价远远高于其他纤维制品的价格。中国人口基数大,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理念也在不断升级更新,对纺织品和服饰的追求更多地关注于高品质、时尚性、健康和环保特性。在国内,麻纺织品消费群体已逐渐形成,并且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对麻纤维的综合利用不断深入,其覆盖的产品领域将日益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张世平向《纺织服装周刊》介绍说,麻纺行业不仅自身具备生态产业的特征,同时也对产业链相关领域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发展麻纺织工业,除了能够改善纺织纤维原料结构,对于实施西部开发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缓解水土流失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面对现实扬长避短发挥行业潜在优势
张世平向《纺织服装周刊》介绍说,从目前的最新统计数据看,麻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年销售产值近270亿元,麻纺行业在纺织全行业中所占的比重约为2%。尽管在整个纺织工业中的比重较低,但麻纺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了较快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原料种植、纤维生产、纺纱、织造、印染”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国的麻纺纤维加工量约占全球的12%,亚麻和苎麻纺织的生产和贸易均居世界首位,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麻纺织大国。
张世平说:“在资源、加工、贸易等方面,中国的麻纺行业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麻纺行业在劳动力资源、劳动力素质和综合成本方面具有相对优势。随着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与国外领先技术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目前,中国的麻纺行业相比欧洲等国家,仍存在不足。在张世平看来,中国是麻纺大国,但还不是麻纺强国,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优质亚麻原料进口依存度偏高,其次是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整体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另外,产品结构不合理、终端产品比重低、品牌建设滞后、内需市场培育缓慢等,也是麻纺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张世平对影响麻纺行业竞争力指标的几个主要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说,长期以来,麻纺企业普遍存在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麻类纤维的生产加工特点决定了麻纺企业用工多、流程长,工艺技术和装备更新慢,更加阻碍了麻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麻纺季节性强,原料及产成品库存大,造成流动资本周转率低。由于这些不利因素,使得麻纺企业的整体利润率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谈到目前宏观经济环境,张世平说,麻纺行业与纺织工业其他行业一样,由于受到外部需求紧缩、人民币升值、节能减排、麻原料特别是亚麻进口价格增长等方面的压力,2007年出口首次下降了将近3个百分点。张世平直言:“目前,麻纺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约为3.22%,与纺织行业整体平均利润率基本相当。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利润水平占全行业的90%以上,三分之二的企业处于微利经营,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目前,尽管麻纺行业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从总体上看,麻纺行业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2007年麻纺行业利润同比增长接近15%。
“麻纺产品的毛利率比较高,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利润可观。”张世平说,比如,花型设计新颖的亚麻色织面料每米可卖到近百元。160公支的纯苎麻面料每米价格在百元以上,300公支的每米可卖到300多元。36公支的大麻纱每吨可卖到10多万元,90公支左右的大麻/丝混纺纱可卖到22万元。从行业竞争力指标看,麻纺行业的毛利率也高于其他一些行业。
张世平说:“所以,我们必须要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营方式,改善麻纺企业的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技术进步,将中国麻纺行业的潜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龙头企业起到推进产业升级的表率作用
张世平向《纺织服装周刊》介绍麻纺行业产业升级时谈到,近年来,我国麻纺特别是亚麻纺织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中国麻纱质量越来越好,出口产品中无接头纱的比例已经占到80%以上。亚麻纺织普遍应用具有国际水平的细纱机、自动络筒机,高支麻纺纱的比重越来越大。另外,麻与棉、毛、丝、化纤的混纺交织成为潮流,新品层出不穷,麻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当《纺织服装周刊》问及麻纺行业的龙头企业,张世平列举了几家代表性企业,并逐一描述了这些优势企业的特点。
国内亚麻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浙江金鹰集团有限公司,具有独特的产业链配套优势,纺织机械和纺织工艺的紧密结合,促使公司在新产品开发、生产成本节约和应对行业景气轮回等方面处于业内领先位置。
亚麻是麻纺家族中开发最早也是最为完善的品种,技术、市场相对成熟。亚麻企业能够在同类企业的竞争中获取先机,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优质亚麻原料的“掌控”力度。在张世平看来,浙江金鹰集团所拥有的新疆地区三分之二亚麻原料资源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使得浙江金鹰集团在亚麻行业内的竞争力占优。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