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公司:重过程更重结果
重过程更重结果 ——来自飞跃家用机装配车间的报道
虽受宏观不利因素影响,国外家用机销售并未因几次提价而受到大的影响,大宗订单如常而至;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飞跃以热心环保、支持奥运的“绿色营销”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多功能家用缝纫机的关注,国内的家用机销售持续升温,“让缝纫机重回百姓家庭”的努力成效凸显。车间作为企业生产运营的主体,尤其是家用机装配车间更是担负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企业当前积极应对挑战的重要保障。
近日,笔者来到家用机装配车间了解生产情况。刚到车间门口便听到电动螺丝刀声、试车声等各种声响汇成的一曲劳动交响乐,车间里广大职工在各自工位上忙碌着,生产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据车间主任邱继红介绍,几款热销机型的产量都创出了历史最高值。为保质保量完成订单,车间职工精工细作,三个月来有连续加班二十多天的生产记录。
车间管理事无巨细,任务、时间、人员、设备、原材料、质量、安全、环境、制度等等都须一一考量。“其实无非就是投入与产出的问题,通过有效的管理,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增加效益。”邱继红总结道。
在国内外客户订单数量大、要求高、时间紧的情况下,如何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这就需要严格的过程控制:首先是每一个装配环节的自检,然后由下一道工序检验上一道,整装完毕后由检验员逐台试车检测性能,不符合标准便毫不客气地打回返工。最后,车间检验组还会不定时、不定期地组织抽检。”邱继红主任介绍说。笔者在“飞跃家用缝纫机检测单”看到,检测单囊括了声响、压脚等50多项全方位的检测项目,这意味着从组装第一个零配件开始就必须考虑到整机的性能。车间向每一个职工强调“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规范地按照生产标准来做,力图将不良品消灭在生产过程中。
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并非就意味着盈利。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原材料涨价等,无不压缩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尽可能降低成本成了当务之急。据了解,上个月车间因产品改装而余下的一批螺丝,其螺纹已不符合当前需要。有配件组职工建议由他们进行加工后再重新利用,结果为公司节省了6万元。这6万元对于企业庞大的开支来说虽如杯水车薪,但职工“飞跃靠我发展”的主人翁精神和强烈责任心却让人尤为感动.
对于降成本,生产科副科长陈天聪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降低成本首先要杜绝浪费,生产现场的浪费是可以被量化的,而管理过程中的隐性浪费往往容易让人忽视。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导向下,家用机车间接到订单后,针对生产实际,第一时间制定计划,安排任务细化到各个班组、生产线乃至个人,缩短等待的浪费;协调各方人员和零配件,避免不协调的浪费;制定易行的行为准则,规范职责权限,强化现场管理,鼓励员工提升素养,消灭失职的浪费……
而这一切的关键还在于“人”,怎么调动职工积极性,怎么发挥职工能动性,无论是对节能降耗、还是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起到关键作用。车间一方面围绕着“增效”制定了科学的生产流程图,使人员、设备、物资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另一方面明确生产目标,将任务、权责下放到班组,落实到个人,鼓励干部职工一起切磋交流,提高技术水平,提升素养,并对车间管理建言献策,从而实现向自我管理转变,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陈天聪在与车间负责人的碰头会上说:“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持之以恒的耐心,更需要车间干部职工共同的努力。”邱继红也深表赞同。他说,塑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高效的车间队伍是他们一直以来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