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浙江制鞋等企业仍未度过寒冬

      生意社8月20日讯 和往年一样,八月的浙江酷热难耐,但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所面对的“严冬期”却还在继续。自2007年末起,持续不断的企业“倒闭潮”一浪高过一浪,企业由于经营困顿骤然停业倒闭的案例在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纷纷上演。

        “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年初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坦言。作为民营企业大省,在一连串压力下,浙江诸多中小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

        而今,倒下的企业很痛苦,尚在坚持的企业则要忍受更大的痛苦。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然,还是国内外因素造成的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污染”?生死攸关之际,它们能否渡过这场劫难?

        已倒下的、仍坚持着的中小企业们都需要一个答案。

        样本

        邱继宝怎么了?自入夏以来,这个名字开始一次又一次地被人们重复提起。

        谁也没有预料到,最早深陷资金链危局的境况会发生在著名的“缝纫机”大王—飞跃集团身上。

        2008年1月至4月,这家曾经名列“中国制造企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首位的民企,受美国次贷危机、中国纺织业和出口萎缩影响,海外订单大幅减少—出口总额仅为1848万美元,比去年大幅下跌44%。

        与此同时,飞跃还深陷资金链危局。随着银根收紧,业务不振的飞跃对所欠银行的18亿贷款根本无力偿还。由于难以获得新的贷款,继而开始转向民间信贷寻求周转资金—一位相关人士透露,企业在宁波民间所借的资金就高达上亿元。随后,因为无力偿还民间借款利息,在放贷者逼债之下,飞跃又不得不向当地政府求救。

        此间,面对“为何不是别人倒下”的疑惑,无奈的邱继宝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企业自身管理方面的原因”。

        事实的情况是,虽然经过多年发展,飞跃管理层始终没有引进职业经理人或外部经营管理人才,而这种家族管理也并未发挥其在许多家族企业中看得到的优势。颇具典型的例子是,一个在其他缝纫机厂7元钱都不让采购进的配件,在飞跃,居然以22元的高价就进去了。

        而为了拓展国际市场,飞跃将海外的“摊子”越铺越大,也无疑加剧了企业的成本危机。近年来,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组建海外公司上,并已在美国迈阿密、洛杉矶和欧洲等地成立了18家分公司,由于邱继宝一直强调“人才本土化”,招聘的员工以本地人为主,无形中造成了人力成本的大幅提升。

        与飞跃这几年不断扩张相伴的,还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企业的慷慨“输血”。事实上,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台州没有分支机构,对飞跃的真实运营情况了解甚微。一旦一家银行贷款给飞跃后,其他银行也随之跟风,最后则是比谁逃得快,逃不走的就被套住。

        如何拯救飞跃?几个月来,这是当地政府反复磋商研讨的一道难题。然而,邱继宝和飞跃还是幸运的,他们的重生希望可以系于当地政府的援助之手,但对更多面临困境的企业来说,其多舛的命运似乎仍是无法避免的。

        困局

        “货款拖欠一两天并不可怕,关键是没了偿还能力,变成了坏账。”陈锦林是杭州某电子企业的负责人,说起近况,这位做了十几年继电器生意的老板抱怨连连,“今年上半年以来,美国几个客户的货款一拖再拖,现在竟然连人也联系不上了。”

        陈锦林的公司在杭州西郊的老和山脚下,规模虽然不大,产品的销路却一直不错。在他的印象里,拖欠货款的现象往年也偶有发生,但从未像去年和今年这样猛烈。

        “银根收紧绷紧了企业资金链,提高了企业财务成本,原材料持续涨价、人民币不断升值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加上次贷危机这么一闹,我们已经不敢再接单,尤其是美国客商的单子。”
     
     就在陈锦林为了货款焦头烂额之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也接到了省内多家外贸企业的报损,其中有两家台州地区的机电企业,共有315万美元出口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一季度公司受理的报损案件达到112个,涉及金额22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以上。其中1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报损案件4起,涉及金额达895万美元,而去年同期超百万美元以上的大额报损仅1起。这是自2002年中国信保浙江分公司成立以来,首次遇到报损案件突然大幅增长的情况。

        更值得关注的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今年前2个月,浙江对美国进出口45.3亿美元,下降0.8%,出现了继1997年1月浙江对美国外贸下降3.5%之后,11年来的首次下降。

        陈晔已经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对她的影响。“每个月工资卡上的钱明显比去年少了。”作为杭州中艺经贸有限公司的一个普通业务员,她所在公司的外贸出口额曾经排在杭州市同行中的前5位,然而,“现在出口的形势已经大不如前了”。

        而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中小企业困境最直观且触目惊心的表现则是普遍出现的停工、半停工以及倒闭现象。

        “眼下的情况变得更严峻了,温州中小企业的困境在加剧。”温州市经贸委主任姜增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7月16日,温州市经贸委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出炉。这份名为《工业生产持续走低中小企业压力较大—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报告显示,据7月初温州市经贸委对全市31个工业强镇和开发区的15521家中小企业调查发现,停工、半停工企业数达1009家,占调查企业数的6.5%;倒闭企业数达250家,占1.6%。停工、半停工和倒闭企业数合计1259家,占调查总数的8.1%,相较1月至4月数据中的6.3%,短短不到3个月时间,已经上升了2.1%。

        而不少行业协会人士和中小企业主还是认为,这一官方数字“太过保守”。

[1] [2] [3] [4] 
  • 相关阅读
    1.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